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逐渐发展成熟的以考据为主要治学方式的学术流派。
学派形成的背景:
晚明至清初,顾炎武等开始将学术考据与经世致用精神结合,反对理学空谈义理。明亡后,不少人士开始反思,看到了理学空疏之弊端,开始讲求实证精神。
顾炎武《日知录》来自网络清乾嘉时期,标榜汉学,考订、注释、辑佚传统文献典籍,成为学术风尚。
清朝实行文化专制,多数士人放弃"经世"追求,转向单纯文献考据。由于政府严密的思想控制和书刊审查,知识分子不敢发议立 论,而埋头古学。
社会长期稳定,江南经济发展。社会整体进人承平环境,为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使得印书行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也提供了充足的社会资源供养著述家。这些都为乾嘉学术繁荣奠定了经济基础。
大型丛书,类书的编纂,对文献整理提出需求。由政府主持的大规模文化工程 《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掀起了古籍整理的风潮,并鼓励了大批知识分子从事整 理工作。
学派的史学成就:
在古籍整理方面。乾嘉学者运用校勘方法把秦汉以来的大部分子书,诸如《荀 子》等,使许多难读的古书,文从字顺,恢复了本来面目。
在史料鉴别、考订史籍源流方面。乾嘉学派学者重视考订历代史书记载的真伪异同,补订各史表志,以及搜集辨证遗文佚事。如乾嘉考据史学的代表作钱大昕的《二十 二史考异》、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及赵翼的《廿二史礼记》等。
图片来自搜狗百科史论方面,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对中国传统史学作了总结。书中提出了“六经皆史”的理论观点以及重视“史德"的修史原则,完成了对经学权威的消解。
方志编纂方面,清各省、府、州县均有创编和续订之忠书,而许多志书大都成于乾嘉学者之手。方志的编纂与义例的创立,为清代史学的一大特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