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823543/9e1f16c1301efbc3.jpg)
写作,不仅仅是拼文笔
文/应智乐
刚入行时,众多前辈告诫我们写文章要重文笔。言下之意,文笔是一篇文章的主因。对此,我也深知一篇好文,必须要有文笔中靓丽的词汇、语法、风格,深耕而成。
前几天,我的老师陈华荣教授在《乐清国学》报编辑会时指出:一篇好的文章,文笔只能代表外部结构的装饰,犹如一件外表亮丽的服装,精致华丽。真正的好文,是需要服装的品质和涵养一一文章的思境!
曾经,我在小学作文的教学课程中,往往要求学生们多写好词好句,多用精美的语句。对于文章的“意境”,我有其想法却没其要求。就这样,意境,在我的作文教学中半梦半醒,似离似弃。经过陈老师的指点后,我痛下决心,增强高度,非要和“意境”联姻不可。
今天,我根据上周带学生放风筝的实践题材,指导了一篇“放风筝”作文。对于意境的讲课,虽然似懂非懂,但是还是写出一点“初出茅庐”的味道。
其中,一学生的“放风筝”结尾采用“顺其自然法”。内容是这样的:风筝,像一个顽皮的小娃娃,给我带来了快乐。另一学生的“放风筝”结尾采用“首尾呼应”法:“带着春天的快乐,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了风筝……”两者对比,勿庸置疑,后文比前文有意境。但对于好文,还有距离。
通过我细致的分析和指点,学生们终于幡然醒悟,把这次的放风筝文章表达出了思想和心情。有了思想和心情,我先用了一个词语一一思绪,来深入浅出的阐述:把“思绪”当成天空与风筝做比较。然后,再通这“思绪”,再把“天空的广阔和风筝的高”来引导。学生开悟了,原来“思绪”也可以像风筝一样放飞天空,于是,有了这句“第一次,我把心中的思绪送出那么高,那么远。那风筝,便像是我心中裁下的一角,是我将地上的事都忘了个干净,连自己都不复存在……”
“第一次,我把心中的思绪送出那么高,那么远。那风筝,便像是我心中裁下的一角,是我将地上的事都忘了个干净,连自己都不复存在……”这样的结尾,可以表达了文章之意境。
朱自清的“背影”结尾:“又看见了父亲那凄楚的背影。”结尾简短有力,如豹尾。给读者们带来了“父亲现在究竟怎样了”‘‘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等极其沉痛地传达了这两种情感,也阐明了人生无可奈何的别离感和无从逃脱的沧桑感。
回想前几天,习主席去德国访问时,有记者采访他的工作时。习主席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回答。这句简短的话语,无比彰显大国之风范,其意境深远!
意境。意,即意思,是文章的中心。境,境界,两者相融汇,使文章无意中提升了高度,也明确了思想品质。
砥砺前行攀高峰。也许,意境对小学生来说有点困难,但思想决定品质。一篇好文,往往是先思想后文笔。
(2019.3.3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