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家散文随笔专题投稿随笔散文
书圣是一只好奇猫 ——王羲之《十七帖》选读

书圣是一只好奇猫 ——王羲之《十七帖》选读

作者: 柳上听黄鹂 | 来源:发表于2021-12-09 22:39 被阅读0次

    临《十七帖》的时候,被书圣左一句“欲广异闻”,右一句“欲广异闻”逗乐了,书圣这逸少二字真不是白叫的,偌大年纪,还像一个青春正好的少年,对远方对任何事物都怀着无限的好奇心,不厌其烦,兴趣盎然,切切地问这问那。这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简直让我觉得在字里行间又找到了一个千古知音。

    常常因为打听一些看来无用的东西,被人笑话,说我是一只好奇猫。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去各地旅行,都会与导游互留通讯地址,曾经与云南、湖南、湖北的三个女孩子通过很久的信,只为打听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我感兴趣的事。现在遇到什么不解的事情,也会马上搜索或到处提问,过一段时间,就会跑网上去搜搜,有什么没吃过没见过的东西,吃吃看看,没别的意思,就跟书圣一样,欲广异闻。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十七"二字而得名。凡27帖,除《远宦帖》、《游目帖》等尚有摹本墨迹传世外,其余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是右军晚年写给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一组书信,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跨度长达十四年之久。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今传本与记载略有不同,134行,1166字。

    游目帖 

    唐蔡希综《法书论》说:"晋世右军,特出不群,颖悟斯道,乃除繁就省,创立制度,谓之新草,今传《十七帖》是也。”“除繁就省,创立制度”八字说出了《十七帖》在书法史上的重要性,若是一条滔滔大河,它就是发源地;若是一个泱泱大国,它就是始皇帝,端为后世草书之矩矱绳尺。整体风格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透出一种中正平和的雍容气象,绝无后世草书狂怪怒张之习。

    南宋朱熹说:"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其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由于是写给朋友的信札,十七帖写得轻松自在,洋洋洒洒,真是一一从胸襟中流出,不假修饰,不事雕凿。

    这些寥寥数行的信札,要经过千山万水才能到达周抚的手中,木心的诗中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在右军的东晋,车,马,邮件多么慢啊,右军却在信中,只是絮絮问一些无关紧要的事,这种悠闲从容又兴致盎然的态度,在俗世的功利与急切之间,成为一种美好、一种优雅、一种朴素的精致、一种最贴近生命本真的哲学。

    王羲之从未去过蜀地,却对蜀地风情物产颇有兴趣,公元345年(永和初年)报殷浩书中说:“若蒙驱使关陇、巴蜀,皆所不辞。”他很想到关陇、巴蜀做官,亲自考察当地风情。但第二年,他就辞了官,在写给周抚的《逸民帖》中,他申明了“为逸民之怀”的坚定决心,让周抚不要再劝自己复出。恰好周抚在彼,给了他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方便,成了他免费的包打听。

    他对蜀地的了解,大多来自扬雄的《蜀都赋》和左思的《三都赋》。扬雄《蜀都赋》中有“铜梁金堂,火井龙湫”,“西有盐泉铁冶,橘林铜陵”的描述;左思《蜀都赋》有"火井沉荧于幽泉,高焰飞煽于天垂"及"滨以盐池"的描述。读了二赋的好奇猫王羲之,好奇心被吊得老高,所以他嫌人家说得不清楚,这在他写给周抚的《游目帖》中有言,说他们“殊为不备”。急盼周抚在任期间,自己能到蜀地一游,与周抚一起登汶岭、峨眉,他将之称为“不朽之盛事”。但在成行之前,他希望能从周抚那里得知亲眼目睹的真切描述,这样就有了《盐井帖》。

     这个腔调,真是像极了我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样子,他问周抚:“你那儿盐井、火井都有吗?你亲眼见过吗?就想广听奇闻异事,请来信告诉我。”

    全文20字,只有“目见”二字相连,其余皆为单字,“火井”二字近楷,与第二行的草书,一爽利硬朗,一牵缠连绵,对比强烈而不突兀。虽全帖以断为主,但形断神续,行气贯通,左右顾盼,正所谓"状若断还连,势如斜而反直"。

    此帖中的“为欲广异闻”一语,《成都帖》亦有之。

    《成都帖》又称《成都城池帖》等,为《十七帖》第二十三通尺牍,五行,四十九字:“往在都,见诸葛显,曾具问蜀中事,云:成都城池、门屋、楼观,皆是秦时司马错所脩。令人远想慨然。为尔不?信具示,为欲广异闻。”其中“令人远想慨然”,用小字写在第四行后半段右侧,信具示,“具”另有释为:一一(乙乙)。

    他说:“我早年在建康见到诸葛显,曾向他询问蜀中的事情。他说成都护城河、城墙、门楼、台观等建筑都是秦惠王之臣司马错修筑的,让人遥想当年感慨良多,不知道是这样吗?请您写信的时候都告诉我,就为的多听听奇闻逸事长长见识。”

    据包世臣《十七帖疏证》考证,“诸葛显”是诸葛亮之子诸葛乔之孙。

    成都帖

    《成都帖》已不同《十七帖》前面二十二帖,字形拉长,连带增多,圆转流畅,顿挫无痕,笔势纵逸,姿媚横生。“为欲广异闻”五字比在《盐井帖》中放纵开张许多。随着时间的流逝,右军书风呈现出“去古质、显今妍”的面貌。

    清钱泳《书学》中说:"古人之书,原无所谓姿媚者,自右军一开风气,遂致姿媚横生,为后世行草祖法。”《成都帖》是《十七帖》中我比较喜欢的一通,如李白所言“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成都帖》是格外清真潇洒,纵逸不羁。

    就我临《十七帖》的一点小感悟,我觉得右军的字,是十分符合人体手部力学的,只要笔顺笔势对,写出来字形基本没有大问题,而他连绵的笔势,是环环相扣的链条,也象一波一波的浪涛,后浪推前浪,摧动向前,想写错不容易,但若写错了,心里就先失了行云流水的舒畅,再接下去就着了痕迹,顿显生硬。写对了,一笔书的感觉在所有看似断掉的字里行间,藕断丝连,笔断意连连连连一连到底。

    学右军书,易者形也,难者神也。后人缺的是他那股子“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清贵气质。

    我在前年春节无事时,喜孜孜地临了两遍,在字里行间寻亲似的,看到了右军跟我一样是只好奇猫,喜不自胜。我喜欢对事物永远保持好奇心、探究欲的人,只有这样眼界才能不断开阔,思维才能不断更新,生活也会变得更明朗有趣。大概正是这种永远好奇不断探索的精神,使右军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自成一家,享誉当时,流芳后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圣是一只好奇猫 ——王羲之《十七帖》选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yq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