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学问》:至善之在吾心

《大学问》:至善之在吾心

作者: 马老师0000 | 来源:发表于2019-12-15 16:59 被阅读0次

《大学问》是阳明先生晚年所作,为他毕生讲学的精华。其弟子钱德洪作序:《大学问》者,师门之教典也。

读经典的方法,莫过于“对面亲聆,体贴古人”。即当身临其境,去体贴问答背后古人的精神气象、去反求诸己。正如朱子在《读论语孟子法》中引用程子:“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

弟子对《大学》“七证”提问。而阳明先生苦心孤诣、针砭时弊:“人惟不知至善之在吾心,而求之于其外,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也。”

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其说何也? ”

曰:“人惟不知至善之在吾心,而求之于其外,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也,而求至善于事事物物之中,是以支离决裂,错杂纷纭,而莫知有一定之向。今焉既知至善之在吾心,而不假于外求, 则志有定向,而无支离决裂、错杂纷纭之患矣。无支离决裂、错杂纷纭之患,则心不妄动而能静矣。心不妄动而能静,则其日用之间,从容闲暇而能安矣。能安,则凡一念之发,一事之感,其为至善乎?其非至善乎?吾心之良知自有以详审精察之,而能虑矣。能虑则择之无不精,处之无不当,而至善于是乎可得矣。

“人惟不知至善之在吾心”,这里的人,岂止只是针对理学后人?阳明早年立志学诗词文学、军事计谋、“格物穷理”之说,发愤忘食,而事与心相隔为二。经生死磨难,偶悟大道,方才明白知行不合只是私欲隔断,去得人欲便存得天理。多么痛的领悟,正是自己半辈子的深刻教训!

而我们今人,亦是重蹈覆辙。求之于外,以为意义存在于工作生活种种事上,终生忙碌焦虑。此所谓麻木不仁,即此心失去了对他人外物天地的感通。阳明之训,于当下之我如醍醐灌顶:且反身而求。

相关文章

  • 《大学问》:至善之在吾心

    《大学问》是阳明先生晚年所作,为他毕生讲学的精华。其弟子钱德洪作序:《大学问》者,师门之教典也。 读经典的方法,莫...

  • 读王守仁的《大学问》(下)

    9。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其说何也? 曰:人惟不知至善之在吾心,而...

  • 《传习录》里产生的疑惑

    《传习录》知止者,知至善只在吾心,元不在外也,而后志定。至善怎么会在吾心呢?无善无恶心之体,难道无善无恶就是至善吗...

  • 《传习录》初鉴 十七

    引:知至善即吾性,吾性具吾心,吾心乃至善所止之地,則不為向時之紛然外求,而志定矣。定則不擾擾而靜,靜而不妄動則安,...

  • 人世至美是吾诚

    人世至真,至善,至美是吾诚 吾诚 吾爱诚 爱吾诚 人世至真,至善,至美是吾诚 吾诚 吾爱诚 爱吾诚 人世至真,至善...

  • 吕祖道德经释义·圣人无常心章第四十九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圣人之在天下。...

  • 《老子道德经解》憨山大师   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圣人之在...

  • 《道德经》瞻阅有感 天道无亲,常予善人。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矣。圣人之在天下歙歙...

  • 念君

    吾念君,多日以来,甚是想念。还好,此情终乎无关于爱情。吾心不安,怎能学问? ...

  • 写给勉儿(一)

    至善吾儿: 返里匆匆忙忙,不及交心。几个月来,知你工作顺利,吾心稍慰。 不过,也有隐忧——目前状况,甚不理想,难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问》:至善之在吾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zh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