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权力的游戏
谁刺杀了肯尼迪15

谁刺杀了肯尼迪15

作者: 弧度度11 | 来源:发表于2021-03-16 19:11 被阅读0次

    第十五章:运筹帷幄

    文/弧度度

    10月16日11点45分,第一次最高级别的机密会议在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召开。能参与此次会议的人,都是肯尼迪精挑细选出来的一批既有能力又值得信任的人。

    参与会议人员包括:总统约翰逊.肯尼迪;副总统林登.约翰逊;国务卿迪安.拉斯克;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财政部长道格拉斯.狄龙;海军部长保罗.尼采;继任中央情报局局长约翰.麦科恩;新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斯韦尔.泰勒;国家安全顾问麦乔治.邦迪;总统特别助理兼新闻署副署长肯尼思.奥唐奈;总统特别顾问西奥多.索伦森;副国务卿乔治.鲍尔;国防部副部长罗斯韦尔.吉尔伯特里克;中情局副局长马歇尔.卡特;负责拉丁美洲的助理国务卿爱德华.马丁;副国务卿助理亚历克西斯.约翰逊;驻联合国大使阿德莱.斯蒂文森;驻法大使查尔斯.波伦;驻苏联大使卢埃林.汤普森;另外还特别邀请了三名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简称执委会)成员:前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前总统外交事务顾问约翰.麦克洛伊;前国防部长罗伯特.洛维特。

    这些名字终将载入史册,成就一段灿烂的传奇。

    情报部门搜集的资料显示,位于圣克里斯托瓦尔的一处发射场将在10天内竣工。如果坐视不管的话,美国的防空预警时间将大幅度缩短为2-3分钟,原来的15分钟可防可控就会变为难防难控。幸运的是,通过U-2侦察机拍摄到的照片基本可以判定,苏联运往古巴的导弹仍处在试装阶段,并且还没有装上核弹头,因此暂时还不能对美国构成致命威胁。

    大多数与会者都认为对古巴进行空中打击是必要和迫切的,甚至连罗伯特.肯尼迪也认为对古巴的全面入侵犹如箭在弦上,唯有再次扶持一个亲美政权接管并掌控古巴才能一劳永逸地斩断苏联人的妄念——在古巴植入导弹并对美国形成毁灭性的核打击能力。

    但是,轰炸古巴的导弹基地却会带来一个新问题,平民死伤且不伦,炸死苏联技术人员怎么办?这必将招致苏联人的报复,甚至有可能引发美、苏两国间的核大战。

    令肯尼迪想不明白的是,赫鲁晓夫甘冒核战风险、一意孤行地向美国发起挑衅的意图到底在哪里?能不能通过谈判——做一些利益上的交换来化解此次危机呢?

    实际上,赫鲁晓夫打的如意算盘是,先通过在美国后院古巴秘密建设导弹基地,让苏联打击美国本土的核威慑力量倍增,一旦造成美国投鼠忌器的既成事实后,就可以逼迫美国在柏林、古巴等问题上作出让步。

    无论肯尼迪此时在做何感想,有两桩事情却是迫在眉睫非解决不可的:一、苏联人建在古巴的导弹基地必须坚决予以拆除;二、必须尽全力阻止苏联的核弹头运往古巴。

    当然,一次会议是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肯尼迪在散会前作出两点指示:一、会议内容必须高度保密;二、增派更多U-2侦察机,加大对古巴的监控力度。

    散会时,肯尼迪写了张纸条递给自己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现在我终于体会到东条英机策划珍珠港袭击时的感受了。”

    17日,会议挪到位于国防部7楼的副国务卿乔治.鲍尔的办公室继续召开。罗伯特.肯尼迪代表另有要事的哥哥肯尼迪主持会议。

    这一次,U-2间谍侦察机又立下了非人力所能及的汗马功劳,一组组新拍摄的照片清晰地呈现在执委会面前:一周之内将有16-32个导弹发射场完工,除了确认圣克里斯托瓦尔安装了射程达1000英里的中程导弹外,还发现瓜纳哈伊地区、雷梅迪奥斯地区均建有射程达2200英里的中程导弹发射基地。中情局分析员据此得出结论,苏联人完全可以凭借他们设在古巴的导弹基地向美国西至蒙大拿州的本土一次性发射40枚核弹,在几分钟内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惨剧。美国无法承受这样的损失。

    以副总统约翰逊、前国务卿艾奇逊为首的大多数认为,对古巴实施“外科手术”式的空中突袭势在必行。不过,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司法部长鲍比却提出了另一项选择:对古巴实施海上封锁。

    封锁的好处是,既可以避免美、苏之间爆发必然的核战争,还可以让美国人握有主动权,将皮球踢还给赫鲁晓夫,让他有时间去重新考虑整个行动计划所带来的无法估量的后果。

    经过紧密的磋商探讨后,与会者们设计出了6条可行性方案:一、暂且按兵不动;二、派使者与赫鲁晓夫见面,尝试私下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三、由联合国安理会出面进行调停;四、海上封锁;五、空中打击;六、入侵古巴。不难看出,六条计策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赫鲁晓夫又该如何见招拆招呢?

    没人能猜到赫鲁晓夫此刻正在想什么,因为他仍然自以为是地认为苏联的瞒天过海战术胜利在即,美国人却仍像傻子一样被蒙在鼓里。

    10月18日,应苏联外长安德烈.葛罗米柯的请求,肯尼迪与他举行了非正式会晤。在两个小时的会谈中,双方商讨了柏林与赫鲁晓夫访美等议题。肯尼迪曾试图将话题巧妙地引向核武器上面,葛罗米柯对此却充耳不闻,更倾向于像赫鲁晓夫一样信誓旦旦地撒谎:“苏联绝不会向古巴提供任何进攻性武器,不会破坏美、苏之间的和谐关系。”

    何谓自信?自信就是自己撒的谎连自己都信了。肯尼迪在会谈后忍不住骂道:“那是个撒谎成性的杂种!”

    接下来召开的第三次会议中,国务卿拉斯克建议将10月23日设定为最后的进攻期限。新加入进来的空军参谋长柯蒂斯.勒梅也强烈主张对古巴进行空中突袭。肯尼迪问勒梅:“你考虑过敌人会采取何种反制措施没有?苏联人不可能在我们炸死苏联人后仍无动于衷,否则他们从今往后就没法在国际舞台上混。相反,他们必然会采取‘恐怖制衡’的激烈措施与我们死磕,战争升级到最后必定会演变为核大战。所以,我赞成海上封锁,这样才能给双方都留下回旋的余地。”

    肯尼迪继续说道:“175年来,美国一直是以‘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取信于世界,我们怎能像日本人那样不宣而战,对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想想那成千上万的无辜牺牲的生命,我总觉得发动突然空袭与我们长期坚守的光荣传统相违背!”

    在肯尼迪的坚持下,在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的积极撮合下,“海上封锁”逐渐赢得与会者的赞同,变成主基调。司法部副部长尼古拉斯.卡岑巴赫授命为封锁寻找法律依据,一名国务院法律顾问建议将“封锁”改为“隔离”,该建议取材于富兰克林.罗斯福曾发表过“隔离侵略者”的著名演讲。对此,肯尼迪深表赞同。

    10月20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被授权有所保留地开始对外“放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执委会被授权制订详细的反击战略计划。

    就在这一天,180艘海军军舰驶入加勒比海域;陆军第一装甲师从得克萨斯开到佐治亚,另有5个师同时进入作战状态;500多架喷气式战斗机、加油机被调往佛罗里达;B47和B-52轰炸机满载核弹,按照指令在空中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航,一架飞机降落前另一架紧接着腾空而起……美国人一旦被激怒,足以在24小时内摧毁掉任何一处劫掠者的老巢。

    那些千钧一发的日子里,肯尼迪总统不仅每时每刻都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还不得不承受着背痛的压力。他拄着双拐走路,每次只能睡上一两个小时,然后就要拿起椭圆形办公室内的电话,同各位要员们进行磋商或发出指示。毫无疑问,他不仅是一名成熟的战士,而且还是一名坚强的战士。他正在为保卫自己的家庭而战,为保卫美国千千万万个家庭而战!

    一个人,若想摆脱平庸,就应该抓住生活赐予的机遇,坚持做对的事情;一个国家,若想实现崛起,就应该抓住历史赋予的机遇,坚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美国之所以长盛不衰,大约与他们每逢历史的关键节点何其有幸地遇见一个有魄力、有担当的领导人有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刺杀了肯尼迪1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nad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