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有位助理,交代给她的事,要么已经超过deadline还没完成,要么就是彻底给忘记了,这让我十分头疼。每当询问原因时,她总是话里话外的说我安排的事情太多,自己工作量太大太繁杂,时间总是不够用。因为她工作时看起来很认真,所以我总是同意她延期交付,心想也许她确实是工作饱和度太高了。
直到某次尝试了这个方法,她就像变了个人。
那天我刚到公司,找到她要某项文件时她又故技重施,说时间不够自己没能按期完成文件整理工作。这次我较真了,一件件统计分配给她的待办事项所需要的耗时,发现全部加起来,也只要5个小时,甚至她还有3个小时的摸鱼时间。
“理论上计算起来是这样,但实际上确实做不到呀,因为总有点其它事呀,比如工会有些事我要处理,您有时候也有些事情临时让我处理……”她辩解道。
于是,我想了个方法,让坐在她隔壁桌的同事,在不被这位助理察觉的情况下记录她一天的工作状况,原则是:事无巨细,要全部记录下来。
下班的时候,我得到了这样一个表格:
第三方记录的时间去向第二天的时候,我找来助理,拿出表格,和她一起统计了前一天的工作时的工作时间日志。
表格中可以看到:比如“修改ppt”这件事她断断续续地做了近1个小时16分钟,但她觉得按照自己的能力,半个小时就能完成。
最后统计出来,我前一天交代给她做的10件事,她做了6件半,总共耗时3小时40分钟,各种杂事花了1小时52分钟,日常事务花了1小时43分钟,工会事务花了15分钟。
其实当天的杂事哪怕减少一半,这10件工作上的事应该也能轻松完成。统计完后,助理自己都大吃一惊:我做杂事居然花了近2个小时?但我只觉得花了最多半小时啊。
这种现象其实很常见。我们经常会觉得时间之所以不够用,是因为我们对于时间感知的能力天生就容易出现偏差。因为人的感知往往和现实的不同,会受到情绪和环境的干扰。
就像下图中的线,实际每根都是平行的,但看起来就歪歪扭扭。
下图中左右当中的两个圆其实一样大,但一眼看上去是左边的大一点:
科学家发现对于时间的感知,听觉最高,触觉居中,视觉最低。所以我们会某宝购物、刷短视频、玩游戏很久而不自知。这就是因为我们对时间感知能力准确度很低。
所以对于感到时间总是不够用的人,推荐使用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
具体步骤:
①记录
可借助纸笔、手机备忘等方式,准确地记录自己时间的耗费情况,看看你的时间都花去了哪里。(注:通过上一步的分析,有目的性地调整浪费时间、低效的情况,比如发觉自己在手机上浪费太多时间,就需要刻意减少;工作低效因为自己容易被杂事打断,就需要人为减少自己被打断的几率。)
②统计
时间记录整体完成后,对时间耗费情况进行书面的分类统计,根据各人情况,看自己的时间都被分配去了哪里,比如学习3小时,杂事2.5小时,上班工作3小时,摸鱼逛淘宝1小时,刷微博0.5小时等等。
③分析
对照最后效果,分析时间耗费的情况,找出时间低效或浪费时间的因素。(注:可参照上文“第三方记录的时间去向”,比如,工作未完成因为上班摸鱼或做了本不该自己承担的工作,学习效果不如预期因为熬夜起来精神不好,熬夜是因为晚上追剧等等,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④反馈
根据分析结果制订消除浪费时间因素,提高时间效率的计划,并反馈于下一时段。(注:通过上一步的分析,有目的性地调整浪费时间、低效的情况,比如发觉自己在手机上浪费太多时间,就需要刻意减少;工作低效因为自己容易被杂事打断,就需要人为减少自己被打断的几率。)
按照这个方法,你会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时间去向,通过分析后,适当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或者有意识提高自己的单位时间效率,这样你的时间就不再会消失的神不知鬼不觉了。
时间管理,让时间来去有意义。
关注我,了解更多关于时间管理,摆脱拖延着,提高效率的干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