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索拉
上周六,我参加了一场分享会,聊的主题与写作有关。
结束后有个男孩和我说,羡慕我的经历,感觉好顺利。
如果按照我在PPT展示的,的确看上去还不错。
但我还是如实回答:所有人能看到的那面,都不会多差。而过程遇到的狂风暴雨,最终悟出的人生道理,也不一定会告诉你。
能不能分享一些经历,让我们可以提前避免?
说这话的时候,他语气有些急。
我想到了曾经因为写作陷入迷茫却找不到求助对象的自己。
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1】你只是他的工作需要,之一
刚写作的时候,我将一个人当成了伯乐。
那时我的作品无人问津,A主动找上我,并对我的小说做出切合人物情节的评价,我特别感动,因此答应了她的入驻邀请。
那年,我十八岁,得到一句肯定就打满鸡血拼命到底的年纪。
期间写了新的小说(当然目前看来超级幼稚),对当时的A来说,就是“这是什么玩意”,然后她直接否定我,让我按照最近热文的风格写。
她是最初肯定我的人,那么听她的总没错。
抱着如此想法,我放下之前熬夜几周写出来的小说,按照她的提议换了风格。
而她终于给了我推荐,但市场反馈的数据很一般,之后她让我再换个方向。
我心里有些排斥,但想到她至少给了我提议,于是继续尝试。
第二本的数据还是不太好,也是从那之后,她越发不理会我,还放话我写的肯定不能红。
那种感觉大抵就是,你苦心熬了一碗广式靓汤,对方二话不说吐了口痰进去。
在我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写作的时候,一间文化公司面向平台征稿,公司出版人B通过关键词搜到我的作品,直接和平台说,这本她要了,让我准备好出版大纲。
讽刺的是,那本正好是A口中的什么玩意都不是的东西。
确定签约后,我的作品也在官网区域得到展示,而A呢,每当提到旗下作者出版作品的时候,总会提到我的,然后将一切功劳计入她那儿,从而拉到一批渴望出版的新作者,她在那年也拿下优秀员工奖。
再到后来,我知道编辑原来也有工作指标,例如,每个月拉多少新作者。
视她为伯乐的我,只是她的工作需要,之一。
【2】你不跑出去,没人知道你是千里马
大学写作期间,我认识了一个专门写杂志短篇的姐姐,她提议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类型投稿。
写惯了长篇的人,自然不习惯写短篇,过程类似木头人游戏,隔段时间就停住,想动不能动,乱动易出局。
期间经历几次瞬间毙稿的过程,多是因为风格不符合或者起承转合没有亮点。
心里不太甘心,所以我重点研究一家杂志的风格,然后根据我擅长的部分写了几篇,之后终于连续过稿。
有次和短篇编辑聊天,她说之前没想到我会写短篇,我说我自己也没想到,她说还好我试了。
过去到现在,我总能听到很多人问我,怎么写作?怎么让别人知道我?
我会直接问,你有没有开始做这件事?
不是单纯积累理论知识,而是实实在在地亲自动手。
想写作,那就直接开始写,写了直接发布,或者找读者问意见。
因为真正开始后,不再纸上谈兵的你,会接触更多相关知识和更多的人。
就算结果不如预期,因为投入了时间精力,人也会下意识寻找解决方法。
而那之后,正式入圈的你才可能遇到属于你的伯乐。
【3】成年人的世界,多的是“我不想你好”
通过微博,我认识了另一个作者C。
之前看过她和她平台的编辑兼作者B互动不少,现实见过面互喊过闺蜜的,但今年开始,她们没有任何互动,对方结婚了的时候她也没送祝福。
一次聊天,我提到B向我约稿,C让我不要答应她。
实在奇怪,我问了情况,得知原因后,忍不住爆了粗。
B当初为了自己的业绩,硬是让C签了一份长约,不仅作品版权长期归属平台,而且稿费还要和平台分成。
而且,B还承诺会大力推荐C的作品,让网络成绩更好看,从而带动她的出版。甚至于,对方还说自己也签了这份合同。
C今年才知道,B的合同期限和条款,都和自己的不一样,今年那人顺利离开平台跳到新地方格外滋润,而她呢,还要熬个三年。
那刻我才终于知道,为什么会在另一个平台看到B的作品被各种推荐,明明写得更好的C却还是留守原地。
更可怕的是,如果没有和C提到此事,或许下一个遭殃的是我。
C说,当初那人一直表示对我的欣赏,我以为她承诺的都是真的,后来我才知道她一直嫉妒我出书比她多。损失的那些就当犯傻的代价吧。你千万别学我,这世上真的想你好的人,不多。
如果一件事关系到自身利益,暂时放下感情因素,寻找第三方协助,或倾听更多的声音,认真分析利弊后再做决定吧。
毕竟,成年人的世界,真正“为你好”的人很少,多的是“我不想你好”。
图片来源网络这些经历是我写作过程遇到的冰山一角。
这几年,因为写作遇到的各种意外,让我在生活和职场遇到相关状况的时候,会更清楚事件的风险,然后用比较准确的方式去处理。
当然,道理不一定适用每个人,也不可能每件事都能恰好避免。
只不过,每当经历那些意外状况,痛哭过,爆粗过,但实话,真没想过放弃。
如同多年前自己遭遇骗稿,最终在日志所写的那样——
我最希望的是,我们经历了不少,也懂得了很多,仍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