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皆凡人,
生在人世间,
终日奔波苦,
一刻不得闲。
每一个个体,用被固化的惯性模式生活,用长期养成的思维去做自我判断。没有一个个体,会认为自我判断的错误,自艾自怜,自圆其说,自我催眠。只要是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就会给这件事情下判断,下定义,下结论。并告诉所有人,我说的就是对的。更有恶劣的人,见不得你的好,带着酸味儿在毫无了解,毫无根据的事情上,品头论足。
有人每天看着我的朋友圈,留个言说你好闲,我也都打趣的回复了。有一天,有人又问我了。你怎么这么闲?一开始,觉得自己委屈。就是不想把不快乐的分享而已,充斥着吃喝玩乐的朋友圈,不代表我不工作不难过不伤心不用干活,也不是毫不费力这么容易得来的生活。
常常我会写一句话:我深深爱着不舍离去的世界。确实是,我深深爱着不舍离去。三年前,我多么渴望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每天逼迫自己去菜市场分散注意力,去学生街的街边摊寻找大学时候的美食记忆,去花海公园看看美丽的花儿,去ktv找回好听的甜腻腻的歌,听嘹亮的歌站在镜子前对自己大喊要加油要好起来,和爸爸家人打电话哭诉担心自己好不起来,深夜做着无数恐惧的噩梦,无法一个人独处,没办法吃饭,没办法睡觉,无法自理生活,老公带着我去见省内所有的心理科医生。我哭着哭着告诉所有人,我好不起来我就要死了。对,那是我生命中的世界末日。抗不过去,就是废物一个。所以,我下决心用尽一切力量,自我抗争。拂去厚厚的封尘,三年间, 用着劫后余生的每一天,珍惜微小的小美好。卸下了盛装,人群中,低下头。低一点再低一点。透彻的理解,被欲望裹挟着背后,是多少世俗的枷锁?
我曾怪过自己,为什么要这么拼,为什么要把自己逼到山峰无路可退?为什么要逼迫自己,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答案是,我亲爱的宝贝。
我做了所有妈妈都会做的选择,无论生命中是否再出现这样的困难,对于这样的一生,足够精彩。哪怕因此离开这个世界,它也是有意义的。在icu时候的决心还是一样,如果再也走不出来,我也会是为了孩子而离去的妈妈。这样的选择,不会让我害怕死亡。
人的意识是非常复杂的,有着浅藏起来的罪恶感意识,也有人性当中最为直接的潜意识。喜欢炫耀,更喜欢被夸奖,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报,爱荣誉喜权贵,反应出来的与接受反应的全然被规则同化,少了原始的气息。害怕被伤害,担心去承担。人与人之间,充斥着自我保护的恐惧感。我们的心理历程足够丰厚,拥有强大充盈的内心做祭奠,就能够在惯性模式下具有坚如磐石又柔软的生命力。不对当下的环境和人际做出担心害怕的反应,具有强烈的同理心,由此可以作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心理学是剖析自己,自我探索的一门科学。在进行自我探寻的这段路程中,有过黑暗恐惧害怕紧张,直到你如战士一般勇敢坚毅。自我否定与自我肯定的两极端,核心竞争力,还是自己。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潜能的自我挖掘。 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拯救,自我超越的过程中得到精神的重生。
小时候,希望自己光芒万丈洒脱自在,正如我现在所感受的,舒服自在,精神自由富足。我所有的事情,是不是指向幸福?其实,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外界贴给你的标签,在你的心里起不到波澜。我会哭,那是对生命不易的敬畏。只言片语对于宝贵的时间来说,真的是在浪费生命。企图以此夸大其词的人,不会得逞。
又看柴静的《看见》。
非典,汶川地震,偏执少年,吸毒者...涉猎的是边缘性的新闻题材。这些深刻尖锐的事物,透过柴静的视角,直击人性最直观最深处的意识反应。艰难困苦的事件,我们看在眼里也会反思自己,如此甚好。
对这个世界温和柔软好说话,不是软弱可欺。没有可以谄媚羡慕不安紧张的,情绪能在掌控之中,张驰有度。心生骄傲的自豪,是你有着富足的生命张力。低姿,出于内心的净化和修炼,抵达光辉的顶端。
确信的是,喜欢与灵魂深处的共鸣。就像太阳一定会升起,是阳光明媚的我们。邪恶的总会利用人心脆弱的一面作为陷阱,让人陷入万劫不复。具有强大的自我意识并且完善它,可以无畏无惧,有能力主宰自己命运。
斯图尔特·凯利所著的《失落的书》的后记里有这样一段话:“有些事物并不会因为停止存在而失去内涵和意义。正如那些在生命消失后,依然回荡着、引发着变化、影响着我们思想和感情的人类灵魂,我们的文明也是一样——那由数不清的失落的生命缔造的文明。
转身回望,回不去的过去,求不来的现在。家人朋友给予了新生,我要用它来做我该做的事情,这也是我的心愿。用己身不是最好的小小的力量,奉献最真实的满满的爱。
感恩上苍恩赐,感念于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