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讲,学习并转述
R-重述知识内容
要学好一门课程:要主动地学习,重复地学习,还要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八大周期来科学地进行。
所以,成功等于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无数的成功人士,都是在专注地、重复地做一件事情。
科比说:我知道每天早上4点钟洛杉矶的太阳。他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练习篮球技巧,练习投篮1000个,即使在退役后的第二天早上,他也去练习了篮球。他的故事说明,成功真的来得不简单,因为需要持续地、重复地练习。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42757/52de81588052b140.jpg)
“持续”是硬道理,水滴石穿、冰冻三尺等都是持续的力量。
成功等于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但我们需要的并不是简单的重复。
学习,分为3个区域:第一个是舒适区,就是已经掌握的部分;第二个是学习区,是大家还没有掌握,需要接下来刻意练习的地方;第三个是恐慌区,是大家害怕的区域。
如果永远只呆在舒适区学习,就不会有进步。但如果过快地进入恐慌区,我们的学习意愿又会被打压。只有在学习区,那些我们不够熟练、经常犯错的地方,就可以刻意地去练习了。
从零到“天才”,需要经过10000个小时的重复。但是决定伟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不仅仅是这10000个小时,还有如何使用这10000个小时。
刻意练习是让我们永远在不熟练的地方,在经常犯错的地方练习,而且要大量重复,以及教练的反馈(这就是为什么体育项目都有教练,教练就是那个给人知道的人)
“天才”是来自刻意的练习。
总结下这三讲学习的内容。
按照学习的金字塔,我们要重复地学习;
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我们需要按照固定的周期、科学的周期重复地学习;
最后,要想获得最大收益,就一定要在“学习区”进行大量重复地学习,而且还要得到有效的反馈。
C-结合自身经验
最近刚好在阅读《认知障碍》,这里面也提到了学习的三个区。其中对应学习区的是拉伸区,刻意练习的核心是在舒适区边缘学习。书里告诉我们天性让我们选择舒适区,而感性会选择拉伸区。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42757/dd372063cd9a247a.jpg)
习惯难以改变,只有刻意练习才有更多的收获。
首先需要跨越舒适区,进入学习区或者拉伸区,有点难度但是又不太难的程度。其次,无论是听课,阅读,还是其他的学习,不仅要做好笔记,积极参与各项练习,更重要的是找老师、同学、朋友进行讨论,而且还要寻求导师给予自己反馈。
我学习时间管理的课程也可以按三个区来分阶段。
第一阶段,舒适区阶段。2017-2019年,经过最初的学习后,进入了舒适区,每次听课就是就是简单的重复
第二阶段,学习区阶段,2020-2021年加入长宇教练的训练营,有了大量重复的练习及教练的反馈,这一年的学习让我快速的成长。
第三阶段,恐慌区阶段,2022年在教练的鼓励下我进入线下课,后来又鼓起勇气进入90天践行的自转阶段。没有教练反馈,没有人督促,只有自己的坚持和伙伴们的陪伴。跌跌撞撞地走到了5.0,对比在创富训练营的经历,这就是跨越。
U-以后应用
时间管理的学习,从舒适区到学习区再到恐慌区,现在应该也进入了舒适区了。我需要再次挑战自己,需要进入下一个学习区。
下一阶段,我想进入2阶学习,也准备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变成知识传播给大家。
加油,不断迭代自己,成为更高版本的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