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条路能直通罗马,淌过河流,才能到达远方。
图片来自纪录片《凡人时代》上个月和家里长辈聊天,说起我毕业这两年的生活,委实有点曲折,很多事情只有自己亲身体验过,才会知晓个中滋味,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不好。
又是六月了,若将时间倒回两年前,除了毕业季热火朝天地收拾行李,衣物,书籍,零碎物件,该寄的寄,该送人的送人,该扔的扔,忙里偷闲,从宿舍楼下被“遗弃”的大堆各色物品旁边经过,去见三五好友,话离别,诉珍重。然后在某个夜晚,平静地定下一张去往成都的火车票,等着出发的日期一天天接近。
故乡以外的好地方有很多,为什么是成都呢?很多人问过我,我也问过自己。没有确切的答案。或许是一个天马行空,心血来潮,急着证明自己勇气的选择,又或者不到1000公里的距离,能承载得起思念,又不至于太过绵长。
彼时,开完毕业典礼,办完离校手续,我和一位朋友在火车站分别,他归家,我离乡。现在想来,无论是归去还是离开,都是为了寻求一个新的落脚处,扮演一个新的人生角色。
六月末的车厢闷热异常,空气似乎凝滞,混在形形色色的人中间,仿佛一场仓促上演的集体大迁徙。
图片来自电影《一一》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异乡的呢?欢喜新鲜的,充满好奇的,还是紧张不安的 ,不知所措的,大概都有。
记得离开前我问过老妈,如果去了那里,和在学校不同,一个人很孤单,没有归属感怎么办?老妈说,过去之后,你会有新的工作单位,也会遇到新同事,不会孤单的。再说火车很方便啊,赶上假期,你可以回来,等以后挣钱多一点,也可以坐飞机回来,那更快,是不是?
不知道是不是老妈的话可以算作一种宽慰,足以减轻我对未知的恐惧,后来便毫不犹豫,一脚踏进西南过分闷热的气候里。
那时除了往前走,我体会不到别的东西。只觉得既然离开了家乡,不管好的坏的都要甘之如饴。直到现在离开成都,再往回看,发现面对未知,即使觉得孤单,恐惧,迷茫,懦弱,也并不丢人。
图片来自电影《孙子从美国来》假如生活是一枚硬币的AB面,它绝对有A面的慰藉和B面的糟糕。
周末,可以借着好天气和可爱的朋友们一起探索城市的老街道,末了吃一块儿热乎乎的牛肉馅的锅盔,或者绕道川大小北门吃一碗酸梅冰粉,也曾在很多天气好的周末,按着地图奔走在各个小区,只为找到价格低廉,通勤时间合适的出租屋。
深夜搬过家,在万籁俱寂的时候,拧开又一处有一处陌生的门,也曾在一段时间里被邻居老阿姨问一句“下班啦?”。
遇到过好人,有商有量,情绪不压倒理智,也见识过为着一丁点儿利益,不惜声势浩大,非得达到目的
也许是看见了从前没有见过的东西,才越发觉得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那些慰藉也似乎是庸常生活中的一点儿甜,微小却执意让人满怀希望。
离开之后,再回首那段日子,一切仿佛经过时间之河的冲刷而更加清晰。好的也是,不好的也是。
如果时光倒流,回到两年前的毕业季,我是否还会做出那个“逃离”故乡的决定呢?我想还是会的,毕竟人生是一个由外到内的认知过程,是从不甘平凡到沉默着生活的过程。没有一条路能直通罗马,淌过河流,才能到达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