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云虽然抱怨袭人说话噎人,但并没有往心里去,而是继续打开手帕子,把戒指递给袭人。第三十二回由此进入第二个场景“湘云褒钗贬黛玉”。这个场景也归入贾府气运线。
俗语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湘云上一次进贾府,还只是曹师安插在众人身边,充当眼睛的一枚“旁观”棋子。这一次,湘云这个角色的重要性却显著提升,不仅要观察入微,还能出口成章,承担起点评宝钗和黛玉的重任。
袭人见湘云又送来戒指,“感谢不尽”,笑道:“你前儿送你姐姐们的,我已得了,今儿亲自又送来,可见是没忘了我。只这个就试出你来了。戒指能值多少,可见你的心真。”
萧遥在前面写过,曹师笔下,有逐渐“黑化”袭人的倾向。上面这段文字,曹师精心安排的细微之处需要认真体会。袭人语言中有两个明面上的含义和一个隐晦的暗示。明面的两个含义,一是有姐妹把湘云送的礼物转送给了丫鬟,具体表现在袭人说“我已得了”;二是袭人并没有多看重这个礼物,具体表现在袭人说“戒指能值多少”。字里行间隐晦的暗示,与袭人和“虚情假话”有关,为避免影响大家读书的体验,此处不再赘述。
湘云问袭人,戒指是谁给的?袭人答,“宝姑娘给我的。”湘云于是笑道:“我只当是林姐姐给你的,原来是宝姐姐给了你。”又说自己“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无防碍的。” 说着眼圈儿就红了。
曹师在这段文字的字里行间,既隐含了关于湘云和黛玉之间的个人关系的描述,又透露出湘云对宝钗的推崇和喜爱,还让湘云第一次在人前表现出软弱,对自己的身世和前程非常迷茫。
宝玉心疼湘云,赶紧来劝:“罢罢罢!不用提这个话。”
湘云道:“提这个便怎么?我知道你的心病,恐怕你的林妹妹听见了,又怪嗔我赞了宝姐姐,可是为了这个不是?”
袭人这时在旁边嗤笑,说湘云越发“心直口快”。
最近几回,曹师对袭人落墨较多。今天袭人说话时的丫鬟不像丫鬟,主子又不像主子的语气,与后文关系密切。
湘云的心直口快,在上一次入贾府时,已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回再经过袭人之口总结,除了强化湘云的性格之外,还通过描述袭人的动作和语言,很隐晦地表达了袭人对黛玉的看法和对于宝黛二人感情的立场。这种细节描写,和隐藏其中的意味,
都是曹师及其擅长的表达方式,需要仔细研读体会,如果能够学以致用,至少在对白设计和人物描写方面,会有长足的进步。
宝玉同学弄明白了湘云的真实想法,感觉自己为湘云考虑的一片苦心全白费了,再加上听懂了袭人的画外音,于是笑道:“我说你们这几个人难说话,果然不错。”湘云道:“我的好哥哥,你不必说话,叫我恶心。只会在我们跟前说话,见了你妹妹,又不知怎么了!”
湘云说话的立场,其实就是旁观宝玉、黛玉故事线发展的贾府众人的立场。
袭人这时求湘云帮自己做一双鞋垫,并暗示是给宝玉所用的物品。湘云坚持不做,带出宝玉曾经拿湘云亲手做的扇套与别人比试,结果“不知怎么又惹恼了林姑娘”,被黛玉怒铰成两段。此处曹师借袭人之口,说出宝玉当时并不知道是湘云亲自做的,发现之后十分后悔,但结果已无法改变。表面上看,曹师意在替宝玉开脱,实则仍是“黑化”袭人-------- “不知怎么又惹恼了林姑娘”,袭人这句话明显搬弄是非,严重影响了之前在读者心目中树立起来的尽忠职守的高大形象。真正立心良善的人,在不了解真实情况、没有取得真凭实据之前,根本不会无中生有,捕风捉影。
在做鞋垫这件事情上,湘云丝毫不妥协,以“林姑娘他也犯不上生气,他既会铰,就叫他做”这一句气话收起谈话,又以袭人“他可不做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敢烦他做?旧年算好一年的功夫,做了个香袋,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呢!” 这句明显字字诛心的总结引出下文。
这一段湘云对林黛玉的贬斥文字,与前面对宝钗推崇备至的文字,形成强烈对比。曹师没有对这种情况进行任何评价,仍然只是在描述事件和任务。这种良苦用心,将随着后文剧情的发展,越来越清晰。
上 一 篇 | 目 录 | 下 一 篇 |
---|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