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期,工作室来了一位新学员,是个一年级的小男孩。(这是我动笔写的第一个案例,就简称他为A吧)
A的父母来咨询时,提出的要求是这样的:在家写作业实在是太耗时间精力了,每天不折腾到接近十一点不算完,希望送到工作室来,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下能有所改善。是的,你没有看错,是十一点!他每天的流程是这样:下午四点多妈妈把他接回家,吃一些零食,然后开始玩耍(包括但不限于看电视,玩手机和ipad)。吃个晚饭也是慢条斯理,中间不时离座去做别的小动作。最后等到他心满意足,才开始正式写作业,这个时间不会早于九点钟。之所以这么颠三倒四,是因为家里还有个三岁不到的弟弟离不开人,A母纵然是有心管A,也是力不从心,只得等到弟弟上床睡觉后才有空去管A。
听完A母亲的描述,我不禁捏了一把汗:这事没这么简单,肯定不是换个环境,换个人督促他,就能扭转局面的。但是眼见为实,我的疑问只有见到孩子本人才能得到确认,所以暂时保留了意见。
本周一,A来了。第一印象与其他孩子并无明显不同,吃完点心后入座开始写作业。可能是初到陌生环境,行动上稍慢半拍,但这也不算什么,适应新节奏总要有个过程嘛。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陆陆续续写完作业,开始复习及课外阅读。A有些坐不住了,为了给他去除这些外界的干扰,我把完成功课的孩子们带去阅览室,静观A的后续表现(很简单,如果没有症状出现,医生怎么知道给你开什么药)。而在孤立环境下,分辨他的行为相对更容易一些。
果不其然,A很快失去了自制,从原先的写俩字停顿顾盼一次变成了彻底熄火,把本子和书当成是玩具,东摆摆西晃晃,趴在桌上拿了张纸凑在眼前撕纸屑。我走到他身旁,余光中扫到他动作停顿一下,姿势没有改变。我没有理会,检查了一下旁边同学的作业后走开。接着我与坐班的熙熙老师沟通了两句意思是暂时先晾一晾他,太早干预会激起他的对抗情绪。A撕了半天纸,觉得有些无聊,抬起头左右张望一下。我示意熙熙老师去与A交流一下,见机哄孩。(毕竟我这身高体重都是180的彪形大汉与低声细语的画风不和)
A在熙熙老师甜言蜜语鼓劲打气下重新启动,开始写汉字的笔顺。正在这时A的母亲来了,冒冒失失的就推门进教室就问“A,你的作业都完成了吗?今天表现怎么样?”当时我的内心如同一头八吨重的大象跑过,要坏事!果然,A突然站起来:“我要回家”。A的母亲反应过来,马上退出,但为时已晚。A见状双手推开熙熙老师(还掐了她胳膊一把),噌的一声跳到桌子上,一路踩着桌子跳到门口,跳下来冲出教室,推门下楼。
好小子,可算是让我见到了真货!
随后我与A的母亲再度交流,有目的性的探询A在家的一些行为表现以及父母长辈的日常教养方式。随着交谈的深入,我的推论也一个个的被验证,心底为她叹息一声:糊涂爹妈坑孩子啊。
A的问题只是学习习惯不好,作业拖拉吗?如果还只是抱有这样的想法态度,只能说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背后的危机有多严重。
孔子:“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说的就是看问题要究其根源。现在让我们来仔细分析,透过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
1.A学习上糟糕的态度和表现,仅仅是他整个生活中的冰山一角。只是因为现在上学了,家庭的目光主要放在学习上,所以才有这样的误解,甚至自欺欺人的觉得“找个负责的教育机构,请个认真的老师就能解决了” 荒谬!
2.糟糕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氛围是造成这一切的祸首!如果我对A的母亲这么说,只怕她会不服气,按照她的原话描述是“除了叫他写作业会抵触磨蹭以外,其他方面还好”。你们的亲子关系中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其他方面”?生活方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你们在伺候他;买玩具打游戏,是你们在顺从他。能满足他的欲望,当然会配合你,那能说明关系好吗?就算是我这外人,丢一个手机给他玩耍,只怕他也是笑眯眯的,这能说明我们关系好?让他脱离舒适区,拨他的逆鳞试试?
3.困境因何而生?是长期以来父母责任的缺失与逃避造成的。养不教父之过,父母最初的角色是最亲密的陪伴者。引导他们认知万物,建立自我意识,最终形成独立的人格,去面对这个纷繁的世界。在这一过程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他们积极的生活与学习。
A的父母呢,且看A母的描述:“他爸回家以后只知道打游戏,还带着孩子一起玩,所以现在他只想着玩,不想写作业”。看看,把责任推的那是一干二净。见死不救在法律上都要担责,而明知自己的孩子正在受害却毫无行动袖手旁观我算他一个帮凶不过份吧。换成是我对我家阿大阿二这么混账,我太太还不抄起菜刀跟我性命相扑?而A妈嘴上这么说,实际行动又如何呢?第一次来咨询的时候是夫妻俩带着老二来的,老二一闹,A母就问我要了wifi密码,叫A父给他玩手机安静下……
看来,他们都不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零零碎碎写了一些,以上是我们工作室与A第一次接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然一次两次也不能彻底了解他的情况,而要化去这块冰,更是需要与家长一起配合的长期奋战。今天先记录到这,后续的观察与跟进措施,我会一直记录下来,作为自己的一个总结,也为其他已经或者即将步入这一阶段的父母们提供真实的案例经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