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儿子在睡前闲谈时,他说:“妈,自从你开始学心理以后,我感觉你变了。”
我问他:“哪些地方变了?”
“总是和颜悦色的,我都猜不出你是不是生气了。”
“和颜悦色不好吗?”
“这样就经常担心你是不是生气了,总觉得不踏实。以前,一看就知道你生气了。”
“放心吧。你感觉敏锐着呢,判断也总是很准确的。你觉得我有点生气的时候,我就是生气了;你觉得判断不准的时候,我肯定就没生气呗。你的感觉就没有错过。”
“哦。”
“以前,很容易生气,是我修养不够。工作太忙太累,要管的事太多。当组长,得操心组里十多个老师的事;上两个班的课,有120多个学生;还有家里的一些事;自己身体也不好,经常需要吃药什么的……很容易着急上火。现在,我觉得有事情解决就好了,用不着生气。”
“嗯。”
儿子这番话,引起了我的反思。
他能够这么坦诚讲出他的感受,说明母子关系还是挺和谐的,交流层次至少在态度这个层面上。
我和颜悦色,他还有一份担心,看来我的和气还不是真正地发自内心的。至少在某些时候是这样。有待进一步修心。由此,可见他对我“容易生气”这一印象比较深刻,甚至有一点刻板印象。所谓刻板印象是指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这些固定看法和观念,就像刻在木板上的图形那样难以更改、抹灭。关于这一点,不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容易生气”这一印象一定会逐渐消失的。因为还有近因效应,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这一效应。
谈到印象形成,就不得不说一下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也称印象整饰和印象控制,指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过程,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简言之,就是想方设法给别人留下自己期待的印象。比如,我想给他人留下友善的印象,我在和他人相处时,就会经常微笑,说话的语气也会很温和,也乐于对他人伸出援手等等。
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它需要正确理解情境,正确理解他人,正确理解自身的状态,正确理解自己所承担角色的社会期待。其常见策略有:
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比如注意修饰外表,因为姿势和妆饰是重要的身体语言。
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自我抬高的人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方面时,变得可信。
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投其所好。比如自我暴露、附和、献媚、施惠等手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