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无论是过度的伤心、愤怒、兴奋都会引发一个人做出非正常的举动。而且,这个时候别人劝阻又很难听得进去。
同时我们在面对我们身边人“失控“的时候,自己的劝阻也很难生效,过度的情绪会导致行为的冲动,直接的后果经常是灾难性的!我身边甚至发生过一个这样的悲剧故事:
一位叔叔在深夜的时候得知自己的侄子在外地回家的路上遭遇了严重的交通事故,这位叔叔心急如焚,不顾家人的劝阻,连夜开车要去几百公里之外的事故现场。可惜,这位叔叔因为途中车速过快而导致了更严重的交通事故,当场直接死去。
结果实在令人痛惜!
想想看,当一个人被情绪冲昏头脑的时候,就很难有正确的选择。
他能听进去:
“不要着急!不要着急!”
“冷静一下!”
……
这种劝阻吗?
这种千篇一律的劝气方式确实没有多么大的效果。
“怎么可能冷静,事情那不是明摆着吗?”
气头上的人依然会固执的生气!
生活中发生过很多过失杀人都是情绪失控造成的。
作为一个旁观者,怎么才能进行最有效的劝阻呢?
其实最好的办法不是去试图让当事人自己控制情绪,而是要去帮助他引导情绪,问当事人问题,为什么生气呀?是不是很难过呀?;生气难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呀?;那我们怎么解决呢?我们解决的办法会带来什么后果呀?
所有的问题,都是为了引发当事人的大脑去判断,去思考,去组织语言,去形成逻辑,脑子里想的事情多了,自然而然的就不会那么冲动了。
冲动的情绪是很难控制的,所以行为也就很难控制,但作为一个正常情绪的人,我们想要通过语言去改变他的行为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
就像我们每个家长都会对自己的孩子说:
你要好好学习,
你要听话
你一定要好好学习
但最后来看,总是有很多的孩子没有去好好学习。
跟上边的例子一样,控制其实是没用的,最好的办法的只是引导。
我们总是过多的强调孩子去怎么样做,而很少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一味的强调方式方法,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是很多家长的共性。
真正的教育是要做到言传身教的,我觉得“身教”的意义是大于“言传”的。因为看到的毕竟要比听到的更真实一些,同时身教能够引发他的模仿,带给他主动去思考。让他去想所模仿的事情会给自己带来什么?
但不幸的是,有很的家长没有做好“身教”。看看大街上大大小小的补习机构就知道了,教育部的教育专家们研究制定的学习时间、学习计划落伍了吗?怎么还有还有那么多的学生去用课余时间补习学校学习过的功课呢?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说中国的学生高考竞争太激烈,补习只是为了好上加好。
我觉得有这方面因素,而且也不少,但还有一部分因素是我们可能忽略的。
除了好上加好的学生,是不是有一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压根就没有学会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呢?
这里面原因可能也有很多,但更多只是家长在强调想要结果的表现模式呈现。
表面上看,补习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是能有所提升,甚至有很大提升。但是在另一面,他们其实已经知道了自己在校学习无论好坏都有了依托和保障,因为还有补习班吗?听没听懂都没关系。
殊不知这种心态会让一个学生降低最宝贵的东西——自身的学习效率。
一个知道在学校如果没好好听课还要下课再去问老师、自己去学的学生,和一个知道在学校如果听没听懂都没关系反正还有还有补习班的学生,哪一个效率更高呢?
学习效率的降低会剥夺一个学生很多东西,他们会失去了原本属于他们的时间,他们可能要损失或丢掉他们真正的兴趣爱好时间,原本需要干的两件事会变成一件事,或者是三件事要变成一件事,玩耍、锻炼身体的时间都会被剥夺,,大部分的时间都只有一个目的——学习。他们无形中会形成一种偏见,真正在学校上课的时间没那么重要,反正还有补习班呢!
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能力也会退化——自学能力。原本自己学一学就能明白的知识,肯定比老师讲明白要深刻的多。
而我们很多家长只强调结果,却缺乏相应的引导,成绩可能暂时能提升上去,但殊不知这只是人生马拉松的一个开头,冲的过猛,终究会被远远超越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