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风语阁随笔散文简友广场
太阳岛上的俄罗斯风情小镇(续1)

太阳岛上的俄罗斯风情小镇(续1)

作者: 佛晓星辉 | 来源:发表于2023-07-19 22:56 被阅读0次
    面包工坊

    前面说过很多俄罗斯文化对哈尔滨的影响,今天主要说说俄式西餐与哈尔滨人的关系。

    1898年,自中东铁路开始修建,大批以俄国人为代表的外国侨民来到哈尔滨,哈尔滨这座城市开始变得充满异域风情,他们的饮食习惯与方式也随之带入,使哈尔滨的饮食文化也开始发生着改变。

    1898年,西餐最早进入哈尔滨,如果从1898年俄国人在香坊田家烧锅院内开办的铁路食堂算起,西餐传入哈尔滨至今已经有125年的历史。

    哈尔滨最早引进俄式西餐的中餐场所是"道台府"厨房,早在1909年时,哈尔滨关道和吉林铁路交涉局因为经常处理外交事宜,需要宴请外宾,在中餐之外,就增设了俄式大菜。

    1905年,经历了日俄战争的大量侨民留在了哈尔滨,最初的成规模的西餐系统化需求得到满足,西餐在本土得到传播。哈尔滨人也以包容豁达的方式接受了西餐对传统饮食的影响。

    1907年后,哈尔滨的西餐渐趋完善,并融入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1907年﹣1918年是哈尔滨西餐大发展阶段。一是外侨大量涌入哈尔滨,刚性需求决定了西餐的发展。二是哈尔滨西餐原料价格低廉,税收减免,提供了良好的商业环境。这一时期哈尔滨西餐馆数量高达一百多家。

    1918年﹣1922年,十月革命导致大量白俄人涌入哈尔滨,促成了哈尔滨西餐的第二次高潮。1922年﹣1931年,哈尔滨西餐馆已达三百多家。西餐馆的情况前面已讲过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在哈尔滨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没吃大列巴,不算来过哈尔滨。和哈尔滨红肠一样,大列巴也是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来到哈尔滨的。

    1900年,俄国商人伊.雅.秋林开办秋林洋行哈尔滨分行,采用前店后厂的模式生产,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成为哈尔滨大列巴中最为知名的产品。

    其实就是我们日常说的大面包,又叫大列巴(列巴是俄语面包的音译),由俄罗斯传来,如今已成为哈尔滨特产。

    大列巴之名,体现了中西文化之融合,"列巴"是俄罗斯语"面包",因为个头大,所以前面冠以中文的"大"字。作家秦牧当年来哈尔滨有句"面包像锅盖"的比喻,说的就是秋林公司出产的大列巴面包。

    它的标准直径在23—26厘米之间,厚度也在16厘米以上,面包净重有2公斤,它的膨松程度比一般的面包要厚重些。

    这种大列巴早些年十分畅销,哈尔滨人送礼,尤其是往外省送,都去秋林公司买品牌列巴,我就没少送,可也没少收,谁让我去了外地呢。

    时代在进步,饮食文化也在相应地改变。现在去中央大街,你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买大列巴的人少了,每天都在华梅西餐厅旁边排队的,都是在买他家的面包,买塞克(小列巴)的居多,是现在最畅销的品种。还有对面马迭尔西餐厅的面包,也是抢手货。我路过那里的时候,几乎从不忘买上一大袋回家。

    餐桌上左侧的就是大列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太阳岛上的俄罗斯风情小镇(续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nua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