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就是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能读出不同的况味。中年而读三国,这份滋味着实是有几分尴尬而诡异的。
少当读三国,年少轻狂血气方刚,正好多读读三国让人更懂得如何理性思考,变得更成熟。“老不读三国”确实是不必读——饱经世故尔虞我诈,却又何必沧桑。
而中年呢?中年面临的那种种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能在这部大书里面找到答案吗?
我不知道。我只记得那天在客舱里,当我打开kindle,一开卷读到那阙《临江仙》,陡然鼻酸泫然泪下。
幸而,经典即便是在某个特定阶段,只要静心读下去,还是能察觉到不同的厚重。
当我们暂时放开个人视角,而辅以更多的群体底色,这部书中强烈的文化承载和道德关注,就荡开浮沙便现真金。全书中最有分量的两个字为“忠”和“义”,具体体现在主人公们身上便是那种想做成什么事时的那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意志,以及哪怕碰到天大的困难,也要生存下去奋斗不止的决心。这才是千年以来是最能震撼国人,最能凝聚国人的力量所在。
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我们竭尽所能,也不过在宇宙进化的无尽长路中往前些许,何谈成功?然则若连这些许都不往肯前挪,那才真是失败。如若信奉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知其不可而为之”,又有什么成败可忧?
回忆起前段时间和高中时期的好友戏言,要合著一本新《围城》,把自己带进主要角色,体现人生如梦。我打趣道:“你是要代入方鸿渐还是赵辛楣”?他回以:“现在不好说,再发展看”。大家会心一笑。
是咧,如果面临不确定性(的结果)时能洒脱一些,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两千年来,天变地变国变人变,沧海桑田此消彼长。但冥冥之中,某些价值某些准则,却好像并未变,至少未大变。从这个角度来读,三国真可称得上是具有人生宝典意义的一部不同凡响之书。而开篇那首回顾千古、高屋建瓴的词,将盛衰兴灭人间万象统揽笔下,用“笑谈”二字一语道破。
人生有限,江水长流,从容看透,何其洒脱。
![](https://img.haomeiwen.com/i21736527/34f3558447cdd386.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