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柜员胡辣汤日记之四十
被忽略范雨素庞麦郎和3unshine们(上)
很快就到了冬天,呵气成霜冰冻三尺。
在经历了清华大学学霸情侣深陷性丑闻和学术造假的八卦旋风之后,又看着这个可怜的女孩一步步的被拉下神坛,成为了曾经春风得意的她内心最看不起的loser,可能现在的她也还在一种内心的纠结和惶恐之中吧。
通过这件事,我也领悟了很多以前我看不懂的东西,明了了很多我不太懂得的道理。
朋友圈发起的准备要学习古风的东西一上线,就给自己一个目标三年内要把没写完的古风小说写完,这是个浩大的工程,自己的资历有限,要学的又是一大堆。
谈谈最近我看的很多的一些东西。
经过了一年的努力和调整,这个部分写了大概四十篇,算是对自己的练笔,也是对自己的一个约束,其实很简单,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是我的一个小天地,所以来去自由。
我放下了一个以前我完全没办法放下的事情,对于别人的成功的在意。具体是哪个名字我就不多说了,懂我的人都明白。
讲讲以前我对这些我得不到的虚无缥缈的东西的关注。
我从以前如同一个受虐狂一样每次给人家留言,贱贱的得不到回复失落开始,到一遍遍把自己的文章和她进行比对,从心灵鸡汤到知乎问答,从平时的网络发言到自己的微博风格,每一次都是十分纠结。
就像是得了失心疯一样的把自己贬低到无限大的程度,这也是我有史以来最挫败的一年,因为自己的顾影自怜,我错过了很多以前我没有来得及看的风景。
我会经常给自己找借口,你看人家都是研究生毕业的暖心小姐姐了,你还是一个写着廉价日记自我抒发的普通土肥圆,人家都找到男友买房买车了,你还在冷风里哆哆嗦嗦的听着付费课程不知所踪,这种相对而来的对比伤人又伤心,以至于最后每次看到和她类似的东西,我都会恨不得取关拉黑,但是又贱兮兮的想要继续关注。
有段时间最恐怖的就是,每天看更新,我都会想,今天她又要秀什么呢?自己的男友?自己又去哪儿玩了一圈?又怎么怎么样跨过去一个坎儿了?我想了半天,丧气的想要回复,但是满屏幕的文字让我不知道写什么,最后一大堆的文字在我接近疯狂的内心只有一句话,也最终凝结成了一句话。
“呵呵,这个人,又在炫耀而已,恶心透顶。”
意识到这样的心魔之后,我发现自己偏执到一定地步,因为没有得到别人的承认我就拼命的贬低自己以得到别人的同情,这种心态接近于变态,让我很难过。
我火速拿来素黑的书,一遍遍的翻开,从一个人不要怕开始,到静心部分,我想找到为什么这么几年过去我还是和自己较劲过不去,跑步的时候一遍遍的看蔡依林的逆袭日记,一直到范雨素的出现。
我是范雨素是我在朋友圈看到的一篇文章,和3unhine一样,都不是主流意义上的文艺榜样,她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来自于农村,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教育,资源也有限,不像是那些名校毕业的才貌双全的大城市的妹子一样谈吐自信有礼,很多东西对于刚刚进入文艺世界的她们而言,都是一种非常恐怖的甚至无法想象的,比如资本,资源,金钱,情商等等
所以刚开始的她们,都是那样的胆怯和不自信,明明可以对自己自信起来,却没办法挺胸抬头,看得人非常感同身受。明明自己和她们比还算有些阅读量(虽然这么写是有点混乱)。
但是因为现在在写作领域,我依旧是漂泊无依的落魄撰稿人,但是,从范雨素以及3unshine以及庞麦郎身上,我看到了普通底层人想要融入主流文艺世界的艰难和困苦。
这样的话题转变的有些生硬,但是这也是我一直想写的。
她们几乎没有任何资本,除了自己不算优秀的唱功或者是苦难铸就的和一般的小资白领们相比更加坚韧的个性之外,她们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依靠。
她们也没有什么让人惊艳的东西,唯一让人记得住的,或许就是3unshine的年轻和倔强,她们还有未来,她们还有一家良心的音乐公司愿意包装她们,哪怕钱不够多,都在尽量找好的资源包装。
而庞麦郎只活在鲸书的那篇人物专访里,活在虾米人们猎奇的视听语言里,从最初的爆红到现在演唱会只有七个人,他成为了审丑时代的产物,像是动物园里被人围观的大猩猩,仅此而已。
在这群人里面我最佩服的就是范雨素,她对于名利的淡薄,天生语言的敏锐度以及对于自己过去的高度精准的概括,都让我这个自诩为撰稿人的年轻人自叹不如。
我是最近才看完范雨素的文章的,包括对她的一些采访,很多人都很不屑的说这不过是一种中年妇女的流水账和手账本罢了,有什么了不起的。
但不好意思,我还真从她身上看到了文学最朴素的希望。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