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今天,#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晨跑#,整好21天。都说21天养成一个习惯,在这个充满仪式感的日子里,信手写些文字纪念。
朋友圈截图01
提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第一反应是个贬义词,常用来形容人懒惰不上进,休息日多于工作日!但我认为它只是中性词,来源于心理学中的强化概念。
心理学在研究习惯培养和学习能力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在研究条件反射形成方面,巴甫洛夫和那条狗红遍了大街小巷,又有斯金纳等人对“强化”做出系统性研究。提到习惯养成,在这里我把它看作是强化的产物。如下图所示,这是几个较为常见的围绕在“强化概念”周围的分支。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分支3——强化程式。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反应在什么时候或多频繁地受到强化”。它下含“连续程式强化”与“间隔程式强化”2个基本内容。“连续程式强化”即在固定的时间、以固定的强度、固定的量进行强化。就是我们常说的“21天坚持下来可以获得一个新习惯”,在培养习惯的初期对于建立新的习惯联结很有效。而一旦涉及到习惯的维持方面,就要提到“间隔程式强化”,即有固定或者不固定的时间间隔,固定或不固定的量与强度进行强化。通俗点可以理解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有利于稳定习惯的刺激联结。
在铺天盖地的自我管理文章中,有一种常用的方法就是“坚持打卡xx天”!我们常常看到各种达人展示自己坚持xx天后,练出了马甲线,或者看完了一本超厚的书,背完了单词……好厉害!于是我们就会产生一种向往,默认为“我也要坚持xx天,做成xx事!”出发点是好的,但在这一过程中,新手常常走入以下雷区:
其一,雄心壮志时候一口气开启了太多任务;
其二,意图一口气完成任务就能实现目标!
关于第一个误区,其实只要点出来我们都能够在行动中调适规避。我们做不到这一任务的原因即时间精力有限,我们还身处在生活学习感情娱乐等各项杂事中,并非仅仅我们意图开启的几项新任务。尤其是当我们作为新手几乎没有培养新习惯的经验时,最初的新鲜劲儿过了之后,倦怠、遗忘、忙碌就会导致冲突和未完成。因此,建议大家一次只培养一个习惯。
关于第二个误区,就更有意思了。比如做个个签到表,打算坚持21天培养一个习惯,每完成一项就框框里打勾!最初几天满心欢喜优先完成打卡任务,然而突然有一天发现下雨了,大姨妈来了,于是休息了两天,便懒得再也起不来了。初学者如我也经历过这种无言以对的经历,其实是很正常的,除非你在比赛,否则终端与否对你来说没有意义,而且有中断也是正常现象。其实你也知道,即使完成了这一轮的打卡,这个习惯也不一定就稳稳当当固定下来了。所以,追求周期完成率带来的成就感固然欣喜,但意外发生后的理解同样重要,要知道,1个月里有30天,做到20/30对于初学者来说,都是很不错的现象!
建议大家采用以下应对措施:
①缩短任务周期,一般以7天为一个小循环;
②周期内如实记录,若有某天未完成,一定要标注原因;
③周期结束后,可间隔一段时间再开启新循环;
④可统计1—2个月中所有循环完成情况,总结完成率和效果,未完成原因总结。
02
最初开始晨跑,原因很简单,只是为了督促自己早起。自从学校没有统一安排的课程,大家都变懒了,早上起不来,晚上睡不着,如此这般,恶性循环。关于早起,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跟大家统一分享,这里只简要带过,最初晨跑只是为了督促早起。
有了想法,就开始行动了,没有任何迟疑,也无需任何迟疑。后来和很多朋友分享,邀请他们一起加入晨跑大军,有些人说我起不来。在这个问题上,大家的思考方式不同。
于我而言,如果想做一件事,做之前想的一定是它的种种利弊,分析清楚,认为弊端我可以承受或者可以克服,那就去做,而不是去想这条路上有多少泥泞险阻。也就是说,你所要思考的是做或不做,而不是它有多难做,只要想做,那就尽力克服一起困难。我想,这大概是行动派作风。心动即行动。
按照美国作家布鲁克斯在《社会动物》中,尊重了人作为一个动物的本能。作者无时不刻地在讲述着一些我们之所以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和很多隐密的东西之间的关联。比如说,在我们出生以前的很多事情,对今天的我们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这就所谓的在娘胎里的这种状态了。如果在一个比喻的意义上,对于创业、经营一个公司它也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我们很多人以为自己创业就是注册那一天,甚至是开业那一天开始,实际上我们真的但凡是个创业,它其实早在你在创业之前的五年、十年,甚至往前推,推到你在娘胎里头的时候,那些经历都有关系。
同理,晨跑这件事也是一样,从你有了这个想法,动了晨跑的念头开始,它就已经对你的生活发声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了。有的人会一开始变让它腹死胎中,而有的人,会精心规划、筹备,直至开始行动。
03
从晨跑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在朋友圈打卡,这叫“先把自己甩出去”,让自己无路可退。每当不想晨跑的时候,就告诉自己,太久不跑很丢人,大家都看着呢,于是只能硬着头皮去跑。
刚开始晨跑时,每天起床时间不固定,跑步公里数也不固定,可以说是自由散漫。
跑到10天左右,学校运动会比较忙,早上很早起来就去忙碌,所以搁置了三天,接着就周末了,又顺理成章得睡过去了。直到有一天,在朋友圈看到有朋友创建了晨跑群,让她拉我进群。就这样,从一个人的晨跑变成了一群人的晨跑。每晚都会在群里报数,明天谁跑步,晚上大家都异常清醒与上进,毫不犹豫的报名跑步,第二天一早铃声响起的时候好想偷懒,可一想到昨晚已经在群里说过今早会跑,不跑太言而无信太丢人了,于是,不论多困,都穿上跑鞋出去跑步。有时候,真的没睡醒,感觉自己像在梦游,跑步时大脑是呆滞的,跑完才恍惚意思到,出门有没有带钥匙,饭卡怎么不见了。
从那以后,我每天早上6:21准时起床(不要好奇为什么是21,因为我室友的闹钟总在21响起),每天围着学校外面的街区跑一圈,大约3.20公里,用时30分钟左右。每周跑六天,周末休息。当然,如果这周内有偷懒,那就惩罚自己周天早起晨跑。担心自己醒不来,把闹钟放在床下的桌子上,一旦响起,为了不吵到室友,迅速下床关闹钟。如此以来,逼的自己只能跑下去了。
前几日不经意称体重,发现自己竟然瘦了6斤,算是每天早上梦游晨跑的小确幸吧。
跑着跑着,我的场所从学校操场拓展到校园外,这一变化最大的体会就是:凌晨6:30的二线城市,大部分人已经开始新的一天,而凌晨7:00的校园,大部分人还在沉睡。
鲁迅先生说过,工作和学习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你习惯了一种舒服的模式,就容易被这种模式影响,变得懒惰起来。
04
其实,21天并不能真正养成一个习惯,但相信在“6斤”的激励下,我会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晨跑”。凌晨六点半的城市,我来了,你在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