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单身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导致此现象的因素有很多:经济、时间、精力、学识以及能力等……都放进我们恋爱或是择偶的标准,而标准越多,我们寻求爱的机率相应会呈下降趋势,直到有人被家里人催着逼婚,才猛然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虽然自己没有这一方面的经验,但是就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案例来说,个人还是有一定的见解的。
就在前不久,内容为“魏坤琳出轨《最强大脑》制片人桑小洁”的消息被推上舆论风头。起因只是观众质疑制作组有泄题嫌疑,结果其制片人出来反驳,在微博上和观众发生口水战,因此就有人趁机扒出“最强大脑出轨事件”。而后不久,魏坤琳本人在微博上发出律师申请,说此事是有人捏造事实,以对自己的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特此澄清。可“吃瓜群众”的好奇心永远都是不会息事宁人的,这起风波直到起初的发文制造者“梅宇轩”(原最强大脑参赛选手)出来致歉才得到平息。至于具体经过在这里我就不详说了,只是这一番下来,仅仅只是因为一起不存在的“婚内出轨”便足以引起网络舆论的热议,可见——婚变,有时候也就是在“偶然”和“必然”两者之间任选其一,无中生有毕竟在少数,若是公众人物被“出轨”可能是炒作,但若是我们普通人遭此境遇恐怕就很难说通,这应该算是无聊之举了。
当然,只是想用上述事件让大家进行脑补一下,在切入正题之前刷新一下自己的恋爱观和婚姻观。实际上,在生活实际中,我们可以从自由恋爱、相亲恋爱、网络恋爱三个方面来理清我们在本能欲望中所隐藏的那种审美标准,这,应该值得好好探讨一下吧。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段完美的爱情是由“激情、亲密、承诺”三个因素组成——缺一不可。从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由恋爱开始,激情往往使我们开始一段感情的前提条件,因为对方的某些特质吸引了我们,所以我们才会有与其产生交往的激情。而这初始阶段,被称之为“晕轮期”,即在这一阶段我们只会看到对方身上的优点,认为对方各个方面都很优秀,而那些缺点好像就直接被我们的视线给屏蔽掉了,完全不在我们的记忆范围之内。
然而,在我们的与自己认定的对象交往一段时间后,常常会有一种“TA是不是变了的错觉”。以至于我们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因为冲动才和自己的对象开始经营一段感情。亦然,这种自我怀疑很正常,不过是晕轮期过后的“认知磨合期”罢了。在这个时期,情侣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以至于我们彼此在交往初期所没在意的缺点也成为双方小吵小闹的理由。当激情褪去,我们不是不能拾起,而是即使找不到最初的感觉,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来填补心中的落差。
这就需要我们来寻找双方的“平衡点”来继续维持一段感情,即“我爱TA,那么,我也要爱TA的缺点”。只有双方真正契合感情才会长久,而不是让感情陷入“空壳”状态。如若度过认知磨合期后,那么接下来的,便是理性冷淡期了。在此时期,交往双方的感情逐渐稳定下来,感情开始进入到一种“亲情状态”。我们可以把这段时期看成是“危险期”,也可以看成是“成长期”。前者主要针对交往双方减少彼此在对方面前的“存在感”后,第三者的插足会使双方感情出现破裂的可能,而后者则是指双方可以在此期间共同经历一些事情,或是对相处阶段的一些差异进行沟通,那么,便自然而然地延伸了彼此交往的生命周期。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句话——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个人认为不应过于绝对化地看,毕竟,绝对的事情只在少数。除了以上自由恋爱,还有相亲恋爱和网络恋爱的存在,其发展进程各有不同。简单来说,相亲恋爱往往是从理性阶段开始,即我们一开始就会对对方预设一定的标准,然后通过第三方为我们进行比配,接着便是认知磨合,最后才进入晕轮激情状态,其进程恰恰与自由恋爱相反。而网络恋爱呢,则会增加许多不确定因素,毕竟虚拟的文字和现实的表情是很难做到步调一致的,此时,我们敏感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便是我们寻求网恋的一种特殊能力了。
以上仅为个人的一些拙见,当然,也有其一些理论的分析,真正的爱情,我想放到现实生活中去,应该还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缘分这个东西,谁又说得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