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像是搞砸了一件事情,发生了一件非常不愉快,甚至伤害到自己的事。像张文质老师说的,教育不只有职业幸福感,大多数时候是会有挫败感,无力感和倦怠,无幸福可言。
高二,十六七岁,一个班级五六个人一个团体,团伙不好听姑且作团体,迟到、早退、旷课、吸烟、谈恋爱都出自这个团体。这群孩子只要不谈学习,情商很高,会看眼色 ,会说话,懂礼貌,但是承诺的事物眨眼就忘,打扫卫生时偷懒打篮球,自习课上说话乱走动,每一次管教都不以为然。
周四下午第一节物理课,我的,班主任,竟然五个人一起睡宿舍,旷课一节。我下课,他们到,对我各种说辞解释,身体很乏,睡着了,真的很困,总之就是集体睡着了,口辞高度一致。没有人相信,他们认为我会信,但我依然微笑着听他们一圈一环,有板有眼地说完。
学校中午12:00放学,12:30上床午休 ,班主任值班到1:00。午休起床,整栋楼所有人起床,洗刷,走动,嘈杂,何况还有嘹亮的起床号,军队起床那一种,五个人竟然都熟睡不醒。
据说有一个提议,不去上课,宿舍睡觉,群起附议,通过,集体睡觉,旷课。经历他们的一次所谓冒险违纪,若学校查到,会各种推诿说辞,查不到侥幸、刺激、开心,谋划下一次行动。心思不在学习,和学校规则制度斗来斗去,各种法的绕着玩。
但当我知道集体旷课不是第一次时,惊讶,不可思议,更是生气, 因为这一离谱的举动不在老师对学生的预设里,迟到是常事,但旷课却罕见。原以为最多刷刷存在感,彰显自己的不一样,英雄,和规章制度对着干有个性,现在看来不仅如此,目中无纪律,心中无敬畏。如果学生如此,长此以往,无组织无纪律,任意而为,单凭班主任的一己之力,很难改善。
思量了一晚上,没怎么睡好。无故旷课是严重违纪,不仅影响极坏,就学生也是百害而无一利。学生重要的事是学习,时间保证不了,谈何学习,又何谈学好。有说教育就是和学生的惰性较劲,和学生的恶习拔河,前提是力量得均衡。
第二天电话家长,来校沟通, 面谈交流,共商共议,寻找有效的管教办法。但是回想起那一天班主任、父亲或母亲、儿子共在的场面,依然历历在目,油然寒心。
就像同事劝慰说的:你看,现在的学生,不值得你那么付出,真是枉费了平时对他们下过的功夫,辜负老师付出的心血。
原认为班主任能自己搞定的事尽量不动用家长,所以内心总有歉意和不忍,但白天的事实凿凿表明家长的到来是对的,并且让父亲来也是对的,只是效果微微。因为父亲是男孩子长大后要长成的样子,父亲代表家庭的威严,力量、眼界、豁达,社会性强,不是说母亲不好,母亲偏柔,注重爱和宽容,格局会小很多。但即使在父亲面前,他们也毫无敬畏之心,傲慢无礼,无视家长,以自己为中心,任意指责和回怂老师。
突然多了很多无奈和感悟,很有苍凉感。教育不是万能的,老师只能教育可教育之人,学生毕竟不是都可教,可育,可雕,可琢。也突然意识到教师不能神话自己的职责,也不能高估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能高估老师的作用和力量,教师就是一份平常的工作,平凡的人就应该做平凡的事,平常心做平常事,不要把自己神话,做好份内事。
学生的品与德是一个长期积累、养成的过程,很复杂,归根是家庭和社会的产物,与他经历的所有教育有关,很多劣根早已长成,改变比催生要难很多。学校职能重在知识技能的专业传授 ,尤其高中阶段功能性更强,目标更明确,快节奏,大容量,高难度,为大学和未来勤奋刻苦,但允许个别学生不学习,他不想,他不学,很难改变,不可强求,这是作为教师教育观要多的一维,不要有执念,所有人都成才,违背二八定律。
谈话场景一KN、CJ、两位父亲同在:趾高气昂,目中无人, 两手插兜,怒目以待。
今天才真正领会系列成语的含义。我说:五个男生睡宿舍,集体旷课,学校算是罕见。他马上回怂:谁说的罕见,前几天女生宿舍就有。我说:旷课原因是五个人都没有醒,真的吗?满楼道动静那么大,还有起床号。义正言辞回怂:你不相信我们,就是睡着了!我继续:12:30开睡,三点多到教室可以睡三个小时。回怂:你算错了,不是三个小时,3:05到教室。质问老师:你不是说没有事吗?我们已经罚干值日了。卫生值日当天是他们正值,平时无数次不干,做份内的事情也成了额外。我反问:旷课是第一次吗?再次追问,一人说第二次,另一人两次多,不记得,这就是事实。我不知在场的父亲什么感受?孩子怎样?是学生怂的对?还是老师管的错。
场景二LC和母亲:委屈至极,痛哭流涕,质问指责,愤愤不平。
凭什么说我和那些人一伙?我和他们不一样,我旷课是第一次。为什么别人迟到旷课你不抓,专门抓我。你总是高兴时就管,不高兴时就不管,不能一视同仁。言外之意,我和他们不一样,我一直遵守纪律,只有这一次,不应该处罚。处罚特意针对我。
我知道有些同学对你说话不礼貌,我以前对你说话不礼貌了吗?没有吧!言外之意,我这次对你不礼貌是没有错。
上一次宿舍玩手机,牵连全宿舍8人留校,也有老师的不对:学校没有要求连带8个人,人家有3个的,你非得让我找8个。他犯的错误,也能找到帮助他的老师不对,以怨报德。
委屈+指责:你这明明就是杀鸡给猴看!知错才能改,从头至尾,没有说及自己无故旷课的事,一刻也没有停止对老师的诽谤和指责。
场景三YZ和母亲:没有慷慨陈词,没有痛哭流涕,只有摆赖,无所谓。罚就罚呗,回家就回家,无所谓。
原本的歉意和不忍已经荡然无存,庆幸自己有严惩的勇气和行动。原本意识中的学生都是好的,都会向善、向好、向上成长,现在看来仅是一厢情愿罢了,事实是残忍的。
学生应急下的反应才是他本真的样子,口不择言说的话都是真话,终于明白为什么他们屡教不改,他们的思维方式,在他们的言语中看到了他们认为的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模样。算是领略心口不一和口是心非,也第一次看到学生在家长、老师面前如此傲慢、蛮横无礼、鄙视嫌弃、放肆而为,一想到那几张脸,胃里就翻腾,很不舒服。我承认不应该这样,自己是成年人,是教师,专业教育者,有专业的教育理论,可还是不行。
开车回家看老母亲,沿途红绿灯处无数次的熄火,也被无数次的按喇叭催快,我才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意识到学生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应该称得上对自己的伤害。
去问题群求助张文质老师,老师一番解读,反复听了三遍,早晨开车听了一遍,晚上听了一遍,后来又听一遍,并且同时转文字读,一遍一遍地读,才释然。张老师讲到雷夫,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讲到雷夫对中国教师的评价,和美国比更敬业,更执着,更有责任心,我想这在中国应该是已经形成的教师特有气质,大家默认应该这样,有时会成为一种执念,社会也夸张教师的能力,扩大教师的职能范围。张老师耐心的讲述关于教师自我评价的职业成功、优秀或达标。的确是,老师总会有的系列心理作祟,失败,或成功,或优秀,其实是一种自我评价和镜像。
调休两天,自己做了一件事,心理建设,自己说通自己,自己宽解自己,努力跳出事件去看事件,客观,冷静,理性。张老师说:谁成为你的学生,这个很复杂,你说了不算。学生来自什么样的家庭,你也不知道,他受过怎样的家庭教育,这也很复杂。一个学生一个家庭,这个学生人品方面很大一部分来自家庭,来自父母。怎样的家庭教育,怎样的教养理念,怎样地父母就会产出怎样的孩子。学生的各种状况,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都是教育本身,都是老师要面对的,但不必要求自己一定解决,有的很难改变,顺势而为,尽力就好。学生成长过程中有哪些问题以及正在发生什么问题也不是你能掌控的。学生的各种状况,它其实就是教育要做的事情,教育起点不是建立在学生的某个状况之上,起点应该建立在学生有的各种各样的状况,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老师去帮助,引导,使其行为、思考力、自我认知的能力都得到提升,当然前提是孺子可教。
思来想去,好的解决方案建议家长,为自己的孩子选择更适合的班主任,管理、调教和引领,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我个人没有能力和这四个学生相处,态度恶劣,不服管教,是非不分,鬼话连篇,傲慢无礼,对课堂没有敬畏 ,对师长没有尊重。从教以来 ,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场面和局面,没有反应和处理的能力,心理上实在招架不来,从没有想过自己执着的教育还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静下心来回归事件本身。
集体睡着了吗?没有!因为不可能睡着!
集体睡着了吗?是的,集体睡着了!
睡着了诚信,睡着了善念,睡着了感恩,睡着了勤奋,睡着了上进,睡着了梦想。
自我反思管理工作中自己付出努力的方向、方式和方法,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愿景,要有生存意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