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丨《饮食男女》

作者: 获者儿 | 来源:发表于2018-02-24 20:28 被阅读0次

    上周又翻出来李安的《饮食男女》,作为父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李安对于家庭题材影片的人物关系构建和叙事方法上已经非常纯熟。电影上映于1994年,和当年全球其他上映的经典影片一起,将1994年变成电影行业再难以超越的巅峰。

    《饮食男女》的故事核心非常简单,就是一个普通家庭成员关系的故事。作为曾经台北的名厨,朱爸在妻子去世后独自抚养三个女儿长大,随着女儿的成长,每个人都产生了各自的诉求,家庭成员逐渐产生矛盾。作为父亲和家庭的纽带,朱爸努力维系着全家的和睦。

    生活题材类的故事,想拍得好看并不容易。一方面故事情节本来就比较平缓,如果把握不好轻重和节奏,剧情就像流水账,用电影的时长表现出来会让观众觉无聊;另一方面,题材本来就贴近大众生活,叙事手法非常倚重于用细节烘托情感,这对于镜头的运用、以及演员表演技巧的要求都比较高。

    比如,假如要表现来自生活中的琐碎压力,角色可以通过独自发呆展现,也可以通过去酒吧买醉展现。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独自发呆的方式最真实,贴合生活,但独自发呆场景和内容都很单一,对拍摄手法和演技的要求自然会高出很多。

    《饮食男女》的故事也一样,主要角色一家四口,其实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线,每一条线又要涉及几个配角穿插,想在2个小时里对每一条故事线都完成由环境设置—制造冲突—解决冲突的发展脉络,同时又不把故事讲散,并不容易。

    所以非常佩服《饮食男女》的叙事结构,但与诺兰经常喜欢在时间轴上做文章不同,《饮食男女》的叙事方式也并不复杂,单一时间线,却非常清晰并且实用。就像是小时候老师发的作文模板,没有太多很华丽的辞藻,但文章结构工整,实用性强,套用的话往往不会出现大的差错。所以很想通过梳理这部电影的结构,留下一些对电影的粗浅思考。


    设置背景(~0-30min)

    影片的第一阶段,主要目的是让每个角色登场,交代角色背景以及人物性格的凸显。说白了,这个阶段主要目的就是让观众入戏,在理清角色关系的同时,用一些情节点彰显人物性格,这点非常重要,因为随着情节的发展,角色的后续行为必须符合性格特点,否则很容易让观众觉得假(比如剧集里经常见到强行洗白/黑化的桥段)。通常,在第一阶段的尾声处,会有一些比较重要的情节点,推动故事的发展,将电影引入下一个阶段,也就解决矛盾或戏剧冲突的阶段。对于《饮食男女》来说,第一阶段的四条故事线大致是这样的:

    朱爸线:准备家宴(交代名厨背景)— 家宴开席(二女儿提出搬出去,与朱爸产生矛盾点,表现朱爸艰难地维系着传统的家庭关系却力不从心)— 赶到大厨房帮忙(引出好友老温这一重要配角)— 其他人物线侧面补完背景(很少与女儿们交心,性格固执,需要一个伴侣)— 晨练碰到锦荣的女儿姗姗,发现姗姗上学没有便当吃(第一阶段收尾情节点,为下一阶段发展提供动机)

    大女儿朱家珍:教会活动 (交代背景,老师、基督教徒、大龄单身)— 参加家宴 — 锦荣来访(引出锦荣一家重要配角,交代锦荣的妹妹和家珍为大学同学,锦荣离异单独抚养姗姗,母亲梁伯母生活挑三拣四,马上就要回国与自己生活,日子独木难支)—其他人物线侧面补完背景(性格内敛,认为家庭责任最大,要照料父亲和妹妹,必须牺牲自己的生活才能维系家庭的和睦,压抑自己的欲望;交代单身原因,大学时深爱的男朋友出国,从此不再相信爱情)— 学校里不受学生欢迎,偶然认识体育老师周明道(第一阶段收尾情节点,为下一阶段发展提供动机)

    二女儿朱家倩:办公室场景(交代背景,航空公司高管,独立女性)— 与前男友私会(展现性格,追求自由)— 参加家宴(提出买了房子,想搬出去,设置矛盾点)— 其他人物线侧面补完背景(深得朱爸料理的天赋,却不被父亲认可,性格上三姐妹中最像父母)— 认识公司新来谈判专家李凯,共同开拓业务(第一阶段收尾情节点,为下一阶段发展提供动机)

    三女儿朱家宁:汉堡店场景(交代背景,快餐店员工,家宁帮工友芝芝打掩护,故意吊着芝芝的追求者国伦)—其他人物线侧面补完背景(性格活泼单纯,家庭责任担子最轻)— 配合芝芝戏耍国伦的过程中两人逐渐熟络(第一阶段收尾情节点,为下一阶段发展提供动机)


    中段对抗(~30-90min)

    影片发展阶段,也是情绪积累阶段。由第一阶段收尾时候的情节点自然转入,在每条人物线的基础之上设置各种冲突,通过不断解决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在第二阶段结尾处,也会设置一个重要情节点,将故事引入结局部分。总结起来,这个阶段电影中人物线主要为每个人感情线的展开,大致发展是这样的:

    朱爸线:开始每日为姗姗提供午餐,找到了情感慰藉(第一阶段剧情延续) — 梁伯母一家不断造访,为父亲的情感生活埋下冲突点 — 好友老温突然离世,觉得孩子已经长大,要开始自己全新的生活(第二阶段收尾情节点)

    大女儿朱家珍:与体育老师认识的过程中,不断收到匿名情书(第一阶段剧情延续) — 内敛的家珍觉得作为大姐,需要为家庭的维系牺牲个人幸福,因此压抑情感,非常焦虑(符合前一阶段人物性格以及基督教徒的设定)— 发现匿名情书是学生恶作剧后情感爆发,与体育老师周明道走到一起 — 在三女儿家宁走后,第二个搬出老宅(第二阶段收尾情节点)

    二女儿朱家倩:被主管升职负责阿姆斯特丹业务,心中在去(自由)与留(家庭)之间犹豫(矛盾点) — 发现买的房子烂尾,开发商逃跑,坚定了离开的想法(解决矛盾) —偶然在医院看见父亲体检,担心父亲身体,再次纠结(矛盾点)— 在开展工作时与李凯逐渐生情(第一阶段剧情延续)—发现李凯就是大姐一直提到大学时期的男朋友(矛盾点)— 李凯亲口否认,认识到原来大姐从来没有交过男朋友,一切只是一个借口(矛盾解决)— 定期P友订婚,却还恶心地想维持私下里的关系,感到厌倦的同时逐渐与家人消除隔阂,打算暂时留在家里(第二阶段收尾情节点)

    三女儿朱家宁:与国伦产生感情(第一阶段剧情延续)— 在家宴上宣布怀孕,三个女儿中第一个搬出老宅(符合第一阶段人物背景,家里担子最轻,独自生活负担不大;第二阶段收尾情节点)


    尾段结局(~90-120min)

    影片的最后阶段,主要包括高潮(情绪的引燃)和落幕(情绪衰减)。作为四条故事线的收束,高潮部分自然用一场全家的家宴作为贯穿。当众人都以为朱爸会在家宴上宣布和梁伯母在一起时,不曾料想朱爸心中的那个人竟然是梁伯母的大女儿锦荣,气得梁伯母当场晕厥,家宴变成了一场闹剧。细细想来,高潮部分的转折非常巧妙。一方面增添了戏剧性,让前期观众比较沉重的情感积累配合剧情(闹剧)得到了一次彻底的释放;另一方面转折并不突兀,是对前期埋下的矛盾点的一次性解决,比如解释了为何朱爸会给锦荣的女儿姗姗每天做便当,为何二女儿会在医院遇见父亲(老夫少妻,需要体检),为何朱爸想开了不再强行维系家庭(需要过自己的日子)。算是典型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另外,这场戏朱爸的台词非常不错,一语道出了家的意义。所谓一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照样可以各过各的日子,可是心里产生的那种顾忌,才是一个家之所以为家的意义。

    影片落幕部分,二女儿家倩独自一人在老房子里准备家宴,没有了束缚,反而能够大展拳脚,享受做饭的乐趣。其余家庭成员都各自有事,只有父亲一人前来,在一桌丰盛的菜肴中,父亲终于找回了味觉,意味深长地握着家倩的手说了句“女儿啊”,佳倩也回了一句“爸”。

    这部分与第一阶段二女儿的故事线呼应,二女儿是第一个提出要离开家独立生活的,最后却成为最舍不得老屋的家庭成员(符合人物性格特征,最像父母),同时佳倩也是与朱爸矛盾最深的女儿,前期的矛盾点在结尾处以二人简单的互称化解,同时镜头淡出,观众的情绪得以平复的同时,还有些悠长的感觉,就像平凡的生活,还在继续。

    总结来看,其实《饮食男女》的结构是非常标准化的三段式结构。导演在叙事的过程中逻辑非常清晰,主次分明,而且故事线之间穿插得当,使得整部电影剧情紧凑,一口气看完也不觉无聊。

    比如主次方面,三个女儿中以二女儿的故事线着重展开(性格最像父母,矛盾点最多),大女儿次之,三女儿只是点缀,多起到铺垫作用(比如第一个搬出去住的成员)。

    比如故事线穿插上,通过老温串起朱家四口,锦荣串起朱爸和大女儿,李凯串起大女儿和二女儿。当然,影片中最明显的手法是用家宴串起每条故事线,每次家宴都是故事线的一次收束。影片一共有五次家宴,每次都是重要的情节点设置,第一次,二女儿提出买了房子要出去住;第二次,三女儿宣布怀孕搬出家里;第三次,大女儿结婚搬出家里;第四次,老朱宣布和锦荣结婚(高潮);第五次,佳倩准备家宴,父亲赴宴,二人和解(落幕)

    影片结构工整精巧之处,细细品的话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引用影片中朱爸和老温的一句话作为本篇结尾。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难

    唉,忙绿一辈子,就为这个

    — End —

    没有意义,才是生活的本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看丨《饮食男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oyc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