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读书
“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仇必报”——人类长治久安之根本

“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仇必报”——人类长治久安之根本

作者: 志远有道 | 来源:发表于2017-06-01 20:55 被阅读0次

    前几天偶然在在一处看到了文章讲中国成语典故的故事。当然这是为小孩子初始国学的一些读物。中国成语中包含了许许多多的经典故事与道理。但是流传至今,有很多以讹传讹的一些解读,把一些成语本来的意思和作者初衷都变的完全歪曲。

    比如有一句中国古话叫“睚眦之仇必报”,但是有几个人说出这句话上半句是什么吗,上半句是“一饭之德必偿”。这两句话是司马迁在对春秋战国时一个著名人物一句评价。司马迁是在批判此人心胸狭窄吗。我觉得把这个故事的前后说清楚了,自己去慢慢体会吧。

    春秋战国时期,是智者人才的黄金时期,谋士智囊在各国纵横捭阖,长袖善舞,演绎了一出出精彩绝伦的故事。范雎是三晋魏国人,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但是在那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想要出人头地也是不容易的。范雎刚开始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做门客。一次须贾为魏昭王出使齐国,范雎作为须贾门客也跟着一起去了齐国。当时齐国国力强于魏国,齐国国君对须贾很是冷落,须贾也没办成什么事。在与齐国谈判的过程中,齐国国君发现范雎是个人才想拉拢范雎,让范雎留在齐国为齐国效力。于是派人送厚礼与范雎。范雎坚辞不受。须贾心想我堂堂魏国使臣,齐国国君对我冷眼相对,对你却如此恭敬。怀疑范雎是齐国的间隙,出卖魏国于齐国。须贾当时不动神色,一回到魏国立马添油加醋禀报魏国国相魏齐。国相不分青红皂白把范雎抓起来毒打,打的范雎肋折齿断,血肉横飞。范雎此时心想须贾,我范雎作为你门客,不相信我,你即使怀疑应该问问我情况,调查清楚再说。结果直接诬告我于魏齐,致使我有今日。此时范雎奄奄一息,但是范雎为了逃得一命,以将来雪耻。于是他装做死了。魏齐看他已死又命人将范雎用席子裹住范雎抬到厕所,让众人撒尿到范雎身上。让人看看叛徒的下场。范雎在厕所对看守的人说,如果你能救我,必有重谢。后来看守看他可怜救下范雎,报告魏齐说是把死人范雎扔掉了。范雎隐姓埋名得以逃得一命。后来范雎在好朋友的帮助下一齐到了秦国。具体细节我就不说了。当时秦国招揽人才,像范雎这样的人才当然一下子受到重用,范雎在秦国做到了国相。范雎此时叫张禄,在秦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秦国国君对他是言听计从。

    当时秦国在张禄的辅助下日益强大,想出兵韩魏两国。魏王听说秦国要打韩魏两国,就赶紧派人出使秦国想说动秦国不要出兵。这次出使的人恰恰又是须贾。范雎知道后就乔装改扮一副衣衫褴褛的样子就到了须贾住的驿馆。

    须贾见了范雎后,认不出来范雎了。因为他以为范雎早已死掉了。后来认出惊愕说,你没有死啊。毕竟很多年了,须贾可能对以前的事情有些歉意。须贾看范雎衣衫褴褛,冻的发抖。心底泛起一丝怜悯,就命人将一件粗袍给范雎披上,并给范雎上了些饭菜。正是这一丝怜悯,让范雎觉得须贾此人还没有良心泯灭,还是有一些人性的。这个善举保住了须贾的命。须贾来到秦国正愁没门路找到秦国相国张禄,当然这个张禄就是范雎,范雎说他可以引荐须贾去见张相国。于是范雎带须贾到自己的府上。对须贾说,你等等,我进去禀告相国。很长时间也不见范雎出来,须贾就问门卒范雎怎么还没出来,门卒说这里没有范雎,刚才进去的是我们的张相国。没想到范雎正是秦国相国张禄。顿时吓得瑟瑟发抖,以为命不保了。当即须贾脱掉上衣,袒露上身,跪地而行,向范雎请罪。范雎在大堂之上,招来门客侍从,让须贾上堂。须贾磕头如捣蒜,连称死罪。范雎历数须贾三条罪状:我范雎为魏国人,你须贾却诬告我暗通齐国,此一罪状;我被扔进厕所,任众人撒尿侮辱,你不制止此二罪状;你不但不制止还和其他人一样往我身上撒尿此三罪状。你本来该死,但是今天你念及故人之情,赠我粗袍。看在你良心未泯,留你一命,回去告诉魏国国君将魏齐人头送来,不然大兵即将攻打魏国。后来具体细节就不说了,魏国把魏齐人头送上,这才作罢。于是司马迁对范雎有了“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仇必报”评价。

    首先这个仇不是睚眦之仇,而是血海深仇,差点死于非命的仇怎么是睚眦之仇。倒是这一饭之恩,确实是一饭之恩,范雎却报的很深。对于范雎

    这件事他的做法非但不是心胸狭窄,而是有理有据,惩恶扬善。对于人性的恶,他惩罚了,并不过分,对于人性中善即使很小,他给了大大的回报。他的做法恰恰是非常的细致入微的做到了公平正义,惩恶扬善。中国的社会向来提倡“以德报怨”,虽然不能说完全错,但是这样对中国社会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首先如果是以德报怨,那坏人得到不是惩罚而是纵容。想要通过德去感化人,不是不可以,但前提是这个人性是善良的,有一定道德水平的,那么他偶尔“不德”可以通过以德报怨来感化他。但是任何话,任何道理都是有适用范围的。任何道理,真理产生的基础都是基于一定环境,情景,时空的。脱离了,真理也可能变成了错理。

    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仇必报。如果人人能做到了,这个社会将变成美好的社会。为什么这么说。人性是复杂的,在不同情形下,可能做出完全相反的行为。人做出一系列的行为背后机理就是趋利避害,奖惩机制。人愿意做出善举,是因为他心里可能感受到舒服,周围人对他评价会好,而且也相当于为自己以后储备了他人的帮助。人之所以不愿意表露出人性恶的一面,是因为,这会带来非常的负面效应,包括人的名誉,以及带来的惩罚,也为自己以后埋下了不利的种子。社会本身就是对人一种奖惩机制。就像为什么人们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不敢插队,逃票,因为这会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带了更大的负面影响。而这些人到了中国可能就开始跟中国人一样插队,逃票等。这说明这个社会奖惩机制有问题,人们对这些恶习不会得到什么惩罚,也没有负罪感。当然他们就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行为。如果人人秉承“一饭之恩必偿,睚眦之仇必报”,社会形成了良好的奖惩机制。每个人自然对自己行为会负责。他知道他的付出必回得到回报,他的恶行必会得到惩罚。那他也近乎于虔诚的宗教徒了。任何宗教的宗旨都是教人行善的,因为他们相信善行会被上帝看见,会被神灵看见,终会回报。同样恶行也会被惩罚。这一机制可以说是人类得以不断发展的本质机制,脱离这一机制,人类社会将会崩溃。这个社会还有很多恶行恶人,那是因为很多人没有把这一机制贯彻执行,他们寄希望与上帝的回报和惩罚。恶人知道他的恶行,不会带来惩罚,人们会容忍这些恶,那他将会更肆无忌惮。而施行善举的人,社会没有给他们相应的回报。他们施行善举的意愿会下降。

    说到这里,我会想到英美法律跟大陆法系的不同。英美法系的执行不是靠一条法律条文,而是靠人真正贯彻惩恶扬善的本质。比如美国曾发生一起体育明星对一个流浪老太太吐口水的事情。放到中国,就不值当跟法律沾上边。顶多是人们道德层面对其谴责。但是美国对此案全国有很多有名律师法官都参加到辩论中去,最后判这个体育明星支付极其高昂的赔款,记得好像是几千万美金。此次判决的根本宗旨就是需要给这个有钱的人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虽然没有造成人身和物质的伤害。但是这个行为背后是人性的恶,所以必须对他一个大的教训,就是给全国人民一个深刻的印象,让人民知道人心里面的恶是不允许的,今天不给惩罚与教训,可能以后对社会产生更大的实质的伤害。英美法律有许多经典的案例,都说明法律的本质去维护这个社会的公平正义,惩恶扬善。让人们心存善心,去除恶念。而不像中国的法律,中国的法律会首先看这口唾沫吐到你身上对你造成了多达的损失,依据损失定罪。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与恶,虽然最后造成的损失结果不同,但是本质上善与恶是不分大小的。恶念在不同情景下会造成相差非常大的损失结果。社会道德,法律就要发挥它的作用,抓住本质,去惩恶扬善。

    ��p���x�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仇必报”——人类长治久安之根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oze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