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家读《论语》:钱穆、李泽厚、稻盛和夫23

三家读《论语》:钱穆、李泽厚、稻盛和夫23

作者: 作享 | 来源:发表于2020-11-23 13:49 被阅读0次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尔。’”(《述而》)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子路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孔子听了说:“你为什么不说:‘他的为人发奋学习忘记饮食,感到学习的快乐把忧愁也忘记了,连自己快要老了也没有注意到。’”

    钱穆先生高度重视这一章,认为本章是进入孔学殿堂的敲门砖。他眼中孔子的人生状态就是还未学成时,发奋忘食;学有所成时,乐而忘忧;孔子就是在发奋和乐这两种人生体验中持续进步进而成为圣人。然而人生有限学无止境,在发奋和忘忧之间,他甚至不知岁月已逝。

    钱先生就孔子的人生体验教导后学,凡求学必须要感受到内心的“愤”和“乐”两种体验,从“愤”到“乐”再到“愤”的往复过程。

    钱先生认为孔子这段话体现了孔子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行为上就是孔子说的道。孔子将仁和道与自己的生命个体统一起来,于是达到乐钱先生所说的“一片化境”。但是孔子的学问说起来很浅显,但是达成却很高远,圣人之学人人可学,但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能否达成的关键就在于是否好学这一点!而孔子正是好学而成“大圣”。

    李泽厚先生同样用了大量篇幅解释这一章。他认为子路很难回答,因为难以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孔子。孔子自己的回答则展现了孔子的人生境界,即孔子“乐感”的境界,李泽厚先生评价为超越性的审美。

    进一步李先生展开论述,中国人没有西方“上帝”信仰,没有最终的依托,但正因如此中国人建立起“乐生”的世界观,以为支持,以求奋进,“日日新,又日新”就是这种积极乐观态度对生命、生存和认识的体现。

    稻盛和夫先生更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孔子的这一章。认真勤勉的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稻盛和夫先生说他感到真正的快乐其实存在于工作当中。一个人如果没有热爱的工作,那么得到快乐都是短暂的易逝的。稻盛和夫赞叹孔子将“在当前的瞬间全力以赴,让自己的生命完全燃烧”,这种强烈的意志力和生命力充分体现在生活中。认真勤勉地投入工作,以完全燃烧自己的气概努力奋进,结果会怎样?孔子和稻盛和夫先生的人生就是答案!


    钱穆先生的教诲让我感悟到以为孔子是活在当下的,是精神和自我高度统一的人,是行为和精神统一之人。也是一个幸福快乐的人。虽然他物质也许并不丰富,生命中有悲伤痛苦的侵袭,但是这些都不恩感改变他内心和精神深处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好学动力。孔圣人用这样的一段话,于两千五百多年前向我们展示了适合中国人的人生幸福的策略和方法。

    李泽厚先生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对比中,也找到了中国人的定位,不必通过皈依一神论的宗教,也可以找到内心的安宁和依靠。

    稻盛和夫更是这种“乐感”的传承者,他说“工作着是快乐的”,“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努力到上天出手帮你”……不正式“愤”和“乐”的交相辉映吗?

    各位读者请停下来,清将孔子与三位近代贤达的话语与自己的当下生活对照思考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家读《论语》:钱穆、李泽厚、稻盛和夫2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ej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