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如何让员工或许下级,觉得值得,而不是只是用命令来管理?
案例一:
你可以告诉销售,80%的客户,都是因为连续一周不联系而失去的。CRM会监控这个时间点,主动批一笔预算,自动根据客户爱好选择小礼品,帮助你和客户重新建立联系,提高销售业绩。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有WHAT(做什么)、WHY(为何做)和HOW(怎么做)三个部分。最差的管理者,只告诉员工做什么;好些的管理者,会教会员工怎么做;最好的管理者,还会告诉员工为何做。
案例二:
说明“意义”。即便是军队,都非常注重赋予战争以意义。
著名的电影《勇敢的心》里有个场景,大战即将开始,威廉·华莱士在阵前说:告诉我们的敌人,他们或许能夺走我们的生命,但永远夺不走我们的自由!你发现,几乎每场大战前,将领都要发表演说。这个演说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赋予战争意义。
作为管理者,你可以给全体员工写邮件,谈梦想。很多创始人有意无意地谈梦想。从实用的角度说,梦想最大的作用之一,就是赋予重复、繁琐的工作以意义。我们不是在砌墙,我们是在为上帝造个家。
乔布斯当年为了让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卡利加入苹果,说了句著名话: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着我们改变世界?除了全员邮件之外,可以在关键项目前,召开誓师大会;结束后,召开表彰大会;过程中,前线慰问等。这些形式感,有助于赋予项目以意义。
案例三:
讲清“道理”。这是对管理者基础能力的考验。这件事,和最终的业绩,或者整个公司、个人的成就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做这件事?比如刚才说的CRM的案例。如果不理解因果逻辑,执行效果就会很差。
对于一些支持部门,比如行政、财务、人事,更要讲清楚他们的工作,和公司成功之间的关系,否则他们会觉得自己在做“没有什么价值,但总得有人做的事情”。
案例四:
鼓励“自发”。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小孩,但几乎每个人都喜欢自己的小孩。一个母亲带大自己的孩子,和带大别人的孩子,状态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管理者应鼓励参与决策。你可以问:你觉得这事怎么做好?和他讨论,一起优化。最后总结说:你刚才的想法,是不是这么三点,bla~bla~bla,他说:就是就是,我就是这么想的。你说:太好了,真是很棒的想法,去做吧,我支持你。让员工觉得这是他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事,他会觉得更值得做。
案例五:
“意义”让人舍生忘死,“道理”让人心甘情愿,“自发”让人任劳任怨。
案例六:
有句经典台词:“一道菜烧得好坏,原料不重要,调料不重要,火候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烧菜人那颗心。”当你怀一颗“不值得”心去烧菜,你的菜里就被添加了苦味。 .回到管理中,还有几个因素需要我们注意:
一、培养员工价值观和成就感: 1、只有符合企业价值观的事,员工才会有配合意愿去做。 2、让员工感受到领导有信心把公司发展成有前途公司。 3、让员工感受到自己是在公司发展中重要角色。
二、有针对性安排工作: 1、识别个性: 一个人如做一份与个性完全背离的工作,是很难做好的。例如,一个内向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一个有外向的人做资料档案整理工作。 2、现实处境: 同份工作,在不同处境做,感受也是不同。例如,最初做跑腿工作,认为不值得,可是,一旦提升为主管,不会这样认为。觉得这是蘑菇定律的必经阶段。
案例七:
公司领导又称首席解释官,总是在跟大家解释,其实就是说明做这个事的意义(why),这也是杰克韦尔奇《商业的本质》的核心观点:让目标,行动和结果协同。只有先说明目标大家都相信目标,带着信心行动才能实现结果。
案例八:
为每件事情赋予意义,李笑来在《时间的朋友》理念举过一个例子。当时考GRE需要背大量单词,这是个非常枯燥的过程。怎样才能让自己更有效率更主动积极的背单词,李笑来想了个办法。他设想自己通过GRE考试并被某个大学全奖录取了。如果需要背1万个单词,而奖学金是5万美金,意味着你每被一个单词就省了5美金,人民币30元。这样下来每天就希望背更多的单词,一天背100个单词,就相当于挣了3000元,由此背单词由一个苦差事,变成了一个挣钱的游戏。前后效率和动力大相庭径。由此能看出,对一件事情赋予积极的意义,是提高员工和自我工作效率和驱动力的好办法!
案例九:
真高兴有能听老师讲课了!今天的课程真是太有帮助了,我在工作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我的上级给我布置任务,就像是老师说的那种,这是命令!如果我还是原封不动的把这个态度传达给我的部下,那么显然得不到好的效果。这时候谈什么执行力啊,阿米巴啊,都是白费功夫。我试着找弟兄们单独谈心,说同样是一件事,你把他做好,不只是对公司有利,对你个人也有帮助,而且按照一个正确的方向来努力,最终可能会得到不错的结果。大家调整情绪之后,做事就比原来积极很多。 今天听了老师的课程,我觉得我从理论上理解了这个现象背后的原理,再做类似的思想工作时,我可以先赋予工作一个重要的意义,然后再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充分的与部下讨论,以便获得充分的认同。
88.公司有时候,真的不太需要非常勤快的人吗?
案例一:
战略领域
两千年前,中国人就把“懒蚂蚁效应”用在管理国家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养士之风”,就是一种典型的应用。这些门客,或者说幕僚、谋士、军师,在今天来看,就是战略顾问。比如著名的孟尝君,得到以懒出名的门客、“战略顾问”冯谖的帮助,最终“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对应到在公司里,战略规划部门、市场分析部门、客户研究部门,都是看似很不务实的“懒蚂蚁”,但会在关键时候,给你很大的帮助。
案例二:
研发领域。
微软在全球有四个研究院,里面都是一些真正的科学家,比如李开复、张亚勤、沈向洋等等。我如果去的话,估计就只能扫扫地了。他们研究的都是“一颗小石子落在水面上,波纹会怎么扩散”这样的问题,很不务实。但正是这些看似不切实际的研究,最终不断转化到产品中,产生巨大的价值。华为有个2012实验室,专门研究黑科技,比如手机芯片。大家不知道这群懒蚂蚁在干什么,有什么用,直到智能手机大战来临,华为的海思麒麟芯片扛起大旗,为华为创造了巨大成功。
案例三:
身为学生,我常“勤”于做笔记,善于处理资讯,而对知识的思考则不够深入,因此,我认为我还不够“懒”。 今天刘润老师的文章,让我想到班上有位学霸,看他上课时只是双手抱胸、静静地坐着听课,好一段时间我都疑惑:“他这样不做笔记行吗?”后来发现他思考的深度远超过同学们,连我在一旁听他问问题都拍案叫绝、惊呼我怎么没想到。 看来,除了工作之外,生活中无处不充满懒蚂蚁,可别看他们懒于做事,脑袋中运转的次数可是别人的数百倍呢!很多学霸看上去毫不费力,是因为他们脑中非常努力。
案例四:
探究其本质,实际上是知人善用,对于不同的人任用到不同的职务。当然在我们这样从事基础岗位的,不要看到一些职务无所事事就抱怨老板不公平,其实要有理性分析的能力,善于分析不同职务的本质区别。
案例五:
曾经工作的时候我就是那个懒蚂蚁,全办公室的桌面就我最乱。我们公司销售20多人,业绩最好的月份我一个人占了公司一半业绩,业绩从未掉过前三名,真的也不是没时间搞桌面,有时间的时候宁愿和同事去打球、喝酒。后来创业当了老板由于不懂管理事事亲力亲为一直忙碌反而公司业绩很差。按照老师的说法就是对自己公司严重缺乏战略的思考,整日忙于杂物反而不出成绩。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已经放手很多。学着放弃一部分安全感去相信团队。 回想起我平时在工厂车间走动观察的时候(平均每两天一次吧),有两个真正有水平的重要岗位的人,时不时的当着我的面离开岗位倒水喝或者去上个厕所什么的。我找厂长问这两人平时都这么懒散吗?厂长说这两个人平时是这样但是一到赶货的时候就很卖力,要加班(无加班工资)或者赶时间都很配合。这也许就正好对应了懒蚂蚁效应。
案例六:
懒,是因为勤奋到没时间。谢谢刘润老师,更进一步理解了老公的工作。他每天都是负责动脑的懒蚂蚁,我就是那天天忙碌干活的蚂蚁。今天就被深深的打击了,同样一件事情我沟通了一下午也解决不了,而人家一出面5分钟就把问题搞定了。究其原因,我就是那勤奋到没有战略的人。因为懒,今天还专门招了一名司机。平常在家里也是躺在床上要水果吃。唉,没办法,幸亏跟他一起工作才知道,他就是今天说的勤奋到没时间。其实如果不是这么勤奋,这么拼命的努力挣钱,他也没这么懒。这个神逻辑,平常估计只能意会了。刘润老师竟然通过有趣的案例,应用的示范,及适用的原则。就这样把这么诡异的事情讲清楚了。这真的是勤奋到没时间的人呐。
案例七:
看完刘老师的观点,我想起一个故事。故事说的是福特公司曾经聘请一位效率专家到公司考察,目的是观察研究员工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并想办法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当他考察完毕跟总经理汇报时,他说:“经过的我的考察研究,贵公司的绝大多数员工都非常积极努力,配得上他们领到的薪水,但有一个人我建议您开除他,我每次走过他的办公室的时候,他总是把腿翘着桌子上,无所事事,闭着眼睛在偷懒。”总经理回了一句:“哦,这个人曾经想到了一个点子,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帮公司省下了几百万美元的成本。”故事说的就是关注做事勤劳不勤劳可能是评判一个人是否积极努力的常见手段,但有时候恰恰相反,看起来很懒,但勤于思考的实事的人却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案例八:
我们公司有550人,其中研发人员有200人,之前我们市场销售团队总是认为公司研发人员比例过大,占用公司过多资源,意义不大。 但2015年新能源充电领域的风口刚一开始,我们当年这条新产品线就完成了4个亿的销售额,之所以能这样快速占领市场,是因为我们的研发团队在2010年就研发出了该产品,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和工程经验。 现在公司研发人员还在不断增加,我知道,公司在为下一个未知风口做储备了。
案例九:
想起我的老东家,有一个老员工,被誉为“神仙姐姐”,她负责内刊杂志主编和企业文化,每天写意人生,别的员工忙疯了,只有她一如既往,别人过着勤蚂蚁的轨迹,日复一日,但领导却十分欣赏这只懒蚂蚁,因为她在写意工作中,不断思考,整合素材,反复推敲,能写出高层极为叹为观止的思想洞察,代表了这家企业在文化上的高度。 周围的勤蚂蚁们不服气了,也包括我,想着凭什么?对的,看到今天的课程,终于拔开云雾了,终于释怀了。 是的。她凭的就是勤于动脑,看似散漫无为、无所事事,却一直思考得更深更远,她的思想是永不止步的,她的头脑是勤于思索的。
89.如何有效的让领导以身作则,别人遵循规则呢?
案例一:
华为有一则规章制度:培训学习时不许上网聊天,违者辞退。有新员工不相信,想我聊两句你怎么知道。华为是家科技公司 …… 第二天,这名员工就被辞退了。
案例二:
火炉摆在那里,要让大家知道碰触就会被烫。同理,公司不能把规章制锁在抽屉里,惩罚时再拿出来。一定要有不断的宣传、公示。员工事先知道,并且接受,惩罚才能服人。
吴王选出宫中180个美女,让孙子练兵。结果,两个宠妃嘻嘻哈哈,不断违纪,孙子提醒一遍;妃子又违纪,孙子又提醒一遍;妃子再违纪,然后,孙子就把这两个妃子砍了。
案例三:
联想会议的罚站制度很好的体现了公平性原则。柳传志自己也被罚过三次,他说:会议不管大小,迟到必须罚站1分钟,如果开会有人迟到,主持人没罚他站的话,那主持人到我这里来罚站1分钟。
案例四:
想起一桩往事:我刚接任公司县城办事处负责人时,发现员工迟到现象很严重,几乎每天都有两三人,大家习以为常,。经了解,得知原因,以前的负责人不愿得罪人,从不处罚。 为此,我专门组织员工学习了规章。 第二天,我迟到了,故意的。我当众立即处罚自己,按规定罚款50元。 此后,迟到现象真没了。 当地有句俗语一一打铁要靠本身硬。 铁的纪律都是领导干部带头执行,才能服众和推行的。
案例五:
公司在十年前开始全面在办公区域禁烟,作为一家有4000人的国有制造企业实施起来非常难。但在一系列措施的配合下,已经完全做到没人敢在非吸烟区吸烟。 1.在公司室外划分吸烟区,吸烟区外任何区域禁烟: 2.全方位宣传违例处罚,抓到一次罚款3000元,任何人都不例外: 3.有违反者抓到后立即处罚,并全公司同报。当时公司有一位副总违反了,没人相信会处罚,但就是处罚了还被全公司通报,那个抓人的保安还被奖励: 4.外来人员违例,由公司内接待方负责。所以,每当有接待任务时,我们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并全程盯防。有一次集团领导过来检查工作居然也违反了,结果接待的老总也被通报。 多年坚持下来,这个禁烟条例是公司执行得最到位的,很有感触。
案例六:
我刚做管理岗时,热炉在我这就是个变温炉,我总会在制度执行同时关注员工意见,坚持不下去,员工自然不在乎所谓的领导要求了。 所以对此我是吃过教训的,深知其害。员工爱我,却不怕制度。我在,他们好好干,我放松,他们就放松了。 完成工作要用累死领导的方式。 我当时的难点是,不知制定怎样的规章制度是合理的。通过这节我学会了,就是要思考清楚,“违反什么是一定会变差的”,结合前面的胡萝卜加大棒,“道德底线,有一定难度的工作任务和目标”是需要坚守的。事先沟通,大家明确后,就把自己的权力关在笼子里,让制度自己运作。 以前小时候喜欢的东西舍不得放回去,想偷偷拿回家,我妈发现立刻大声训斥我,并表示如果我这样,就什么都没有。还有说谎、作弊,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每一次这类事,我妈发现就会立刻狠狠地教育我。至此后,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无论周遭怎么样,我都行得很正。我很感谢我的妈妈,在每个小孩都会出现的问题上,她的坚决、一致、快速的反应,在我心里种下了善的种子。而我为此终身获益。 善意是在被激发的需求中实现的,威信是在大棒中树立的。对人对己缺一不可,人没底线,善意也显得廉价。
案例七:
从大公司出来创业的人,通常会觉得:我以后创业,一定不能像他们一样管公司,官僚、低效、扼杀创造力,然后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了。创业者,很多喜欢羽毛球双打模式,看不起交响乐队模式,和军队模式。可是等他做大了,就会越来越痛苦,管不了那么多人,到处是问题,这才意识到脏水要换,孩子不能扔。
案例八:
从古至今就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之说,但作为管理者我们却往往事与愿违,面子,情谊,关系在管理中有太多阻碍我们依律执行的障碍,更有甚者管理者把自己作为特殊之人,特殊处之,但在中国这个讲究情理的社会,铁面无私有时也不妥,如何分清天花板和地板才是根本,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是双面人,在下属心里工作时严谨苛刻,生活中平易近人。做人同理,灵活变通,但也要坚守自己的底线。很多人恨的不是特权,恨的是自己没有特权。
90.如何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案例一:
授权做得最令人感动也最生动的例子就是打麻将的时候,朋友说:兄弟,你来帮我打,赢了一人一半,输了算我的。
案例二:
听闻雷军当年将“猎豹”交给傅盛后,就只一心做自己眼前的事情,对猎豹公司的事情很少过问,现在猎豹发现的如此迅猛,而且大部分收入来自海外,这是很多公司做不到的。这应该也是对管理者最大的无形鼓励和支持了吧。 关于反面案例,历史上也不少见,比如“蒋介石”, 身为国名党的领头人,总是管的太细,总是喜欢管到一线,有很强的控制欲。有时还会反悔,弄的基层军官疲于奔命。直到后来大家都等下了手令后再等会,半天后没换再执行手令,战场是瞬息万变的,如果手下人没有主动进取精神,只等着总裁手令下来,不打败仗就怪了。 在当时的抗战过程中,有一次蒋介石让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说出任可以,就一条,你不准给我和我底下部队下手令! 在蒋介石答应后的这段时间,第五战区打得非常好,打了好几场不错的胜仗。 有一点要明确的是,管理者是带领下属完成目标的人,不是通过个人能力实现目标的人。领导没有精力做所有的事情,所以一定程度的权利和责任下沉是必然的事情,在选人方面可以基于他们过去的经历、取得的成就来判断他的能力,来推断他是否能够胜任这份任务。 而管理者需要做的是挖掘和调动下属的积极性,配合其调动资源,从而实现目标。 领导要做的是穆桂英(帅才),任务是负责将作战任务交给(将才),这一点不可忘却。
案例三:
1、在做家务方面:夫妻两要明确分工,相互协助,但不“指手画脚”,如果对方完成的不好,可在做完后婉转的指出,或则下次对换下彼此分担的家务(做个样子给对方看看); 2、在子女教育上:要保持“统一口径”,不要让孩子看出父母的矛盾(小孩子很会利用家长之间的矛盾的)。一方在教育孩子时,另一方不要干涉(除非是对方教育孩子的方法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明显的伤害,否者即使方法欠妥也不要立即干涉);可在事后一起探讨适合的方式、方法。
案例四:
这就像买股票一样,你眼睛如果只盯着K线图,就时时刻刻都要提心掉胆!但是相反,如果你正确估量了一个人(公司)的长期价值与未来潜力,就确定是他(买它),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几个月看一次股价,甚至常年都不管跌涨,只因为我们着眼于未来。 我们坚信,即使这次失败了也没关系,下次失败了也没关系,我选择了他,我就是愿意给他机会成长,看中了他的潜力。
91.如何扔掉错误的放大镜,让员工有创新的成长?
案例一:
培养允许犯错的企业文化。
我曾经有一位我非常尊敬的老板,做过高通全球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他有一次给我分享他的成长经历,提到他在AT&T的时候,曾经汇报过给卡莉·菲奥莉。卡莉有着传奇的一生,担任过惠普董事会主席兼CEO,还参加过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
我的这位老板说,他每次给卡莉汇报工作的时候,卡莉都会对他说:简直太棒了!我想,如果你能做到下面这几点,这个项目一定能获得巨大的成功。每次他离开卡莉办公室的时候,都非常激动,得到了建议,还受到了鼓励。让每个管理者从自己做起,把批评,变成“建议+鼓励”,培养允许犯错的文化。
案例二:
定义算术错误和高数错误。有的同学会说,我们这个行业,就是不能犯错的啊,允许犯错,是要死人的。比如医院。
有一次我在北京做演讲,同台的有中国火箭院的党委书记。我心血来潮,就把这个问题抛给了他。我问:发射火箭,允许科学家犯错吗?
他说:允许。允许科学家犯高数的错误,但不允许犯算术的错误。高数的错误,是高级错误,是创新的风险,必须允许;但算术的错误,是低级错误,完全是因为粗心,决不允许。
企业管理也一样,要定义算术错误,和高数错误。允许犯创新带来的高级错误,不允许犯粗心带来的低级错误。
案例三:
每一个父母心里都装着一个优等生,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不管自己做的多好,表扬很少能听到,总是以“再接再厉,不能骄傲啊”作为结尾。可一旦成绩不佳,行为不检的时候总是会有谁家那小谁多么优秀多么听话来反衬你的愚蠢和差劲。罗振宇曾经说过类似的例子,我想大多数家长都有类似的说辞!这种教育方式就催生出那些被批评大的孩子一旦成为管理者,也俨然一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感觉,总觉得自己的下属比如其他人,也已家长式的思维方式来与下属沟通,那当然是一种鸡蛋里挑骨头的做法让下属不能接受。 晚清重臣曾国藩力挽狂澜,除了超凡的政治能力,高超的军事理论和实践经验,还有就是无与伦比的沟通能力并总是实践之。曾国藩曾说:轻财足以聚人,量宽足以得人,律己足以服人,身先足以率人。就因为这句话时时用在与他共事的下属身上,才使晚清人才济济,且都聚拢在他的周围,剿灭太平天国,开出同治中兴。 曾国藩的另一句话可以作为波特定律的一剂解药。他说:“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皆。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这句话解释一下就是,即使愚蠢的人,在责备别人的时候总是很明晰;即使聪明的人,也总是宽恕自己。如果你要是用批评别人的的态度来批评自己,宽恕自己的那套来宽恕别人,那就离圣人不远了。
案例五:
今天的课程捅破了我心里的一层窗户纸,我的老板一向标榜着他允许我们犯错误,我也一直以为那是真的。细想好像又不是,因为在开会发言中,你刚刚表述了一下自己的想法,马上就会听见:“这样的事情也只有你这种脑子才想得出来”“不用说下去了,这个不合适你就不要考虑了”“不行......”,不要说犯高数的错误,连错的机会都不给啊..所以,现在开会时总可以听见他的感叹“你们就是这样,不动脑子,什么都让我一个人想,一个人说”...老师,如果我把今天的课程推荐给他,他会打死我吗?
案例六:
波特定律同样适用于家庭,父母不能总盯着孩子的错误。若如此的话,孩子为了避免犯错,会谨小慎微,察言观色,表现的很乖,很听话。环境使人,作为父母,是否希望孩子长大后仍然很乖,很听话,很循规蹈矩?孩子就应该在安全范围内的不断试错中成长的。作为父母,相信孩子会长成她本来的样子,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多些引领,陪伴,鼓励与要求,少些自以为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