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12 Blue文 读书打卡
书名:《思考,快与慢》
作者:丹尼尔.卡曼尼
章节:第2章〈电影的主角与配角〉
书摘心得:
虽然系统2认为是自己选择了人们的想法和行为,可实际上,这些选择都是在系统1的引导下完成的,系统1才是这个故事的真正主角。然而,一些至关重要的任务却只有系统2才能执行,因为这些任务需要付出努力和控制自我,由此方可抑制系统1产生的直觉和冲动。
瞳孔就像是大脑运转情况的灵敏指示器,在人们解决更为困难的问题是扩散得更大。
我们大脑的生活步调,大多像是在悠闲地散步,有时会变成慢跑,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才会如短跑冲刺。如果人的大脑正处于冲刺的状态,就有可能对次要信息产生有效的屏蔽。如果大脑的使用超负荷,其处理则是有选择性且精确的:系统二会偏向最重要的活动,因此这个活动会得到其所需的注意力,其他多出来的注意力再慢慢被分配到其他任务中去。注意力这种精细的分配是在大脑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快速判断最严重的困难或者快速锁定最佳时机并做出迅速反应,能提高生存概率。当你对执行一个任务越来越熟练时,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就会降低。对大脑的各项研究证明,与活动相关的活动模式会随着熟练程度的加强而变化,一些大脑区域将不再参与其中。
普遍的“最省力法则”不仅适用于体力活,还适用于我们的认知行为,这个法则主张如果达成同一个目标的方法有多种,人们往往选择最简单的那一种。在经济行为中付出就是成本,学习技能是为了追求利益和成本的平衡。因为懒惰是人类的本性。
系统二是唯一一个可以按照规则运行,能根据属性来对比物品,能深思熟虑作出选择的系统。自动运行的系统一不具备这些能力,系统一也能察觉简单的关系,还擅长整合关于一件事情的所有信息,但不能快速处理多个化独立的话题,也不能利用纯粹的统计学信息。系统2一个非常重要的才能是它能够处理“多重任务”,它可以提取记忆去执行抑制习惯性反应的指令。
心理学家有很多重大发现,其中一项就是:从一个任务转换到另一个任务上需要付出努力,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尤其如此。时间是人们付出努力的另一个驱动因素。慢思考最耗费脑力的思考形式,就是那些催你思考的形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