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孩子不听话或做了让你生气的事,我们便会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冲动,打了孩子。孩纸不听话,我好说歹说不管用,没办法气的就只能打了。结果,以后只要孩纸不听话,就习惯性的打孩子了。
打孩子其实也是一种习惯,是坏习惯。
打孩子,我们得到的只是暂时的听话和顺从,但却失去了很多,失去如下:
1,会伤害孩子,在肉体上和精神上。
2,增加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在心理上和情感上。这种隔阂不是马上产生和显现的,而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逐渐的形成隔阂。
3,打孩子,会打掉孩纸对家的依赖感和温暖感。当在家里找不到温暖和寄托时,会到社会上找,而社会有时太复杂和黑暗,孩子极有可能走上弯路、邪路。
4,打孩子是家长自己一种无能的表现。教育孩子不是打孩子。当用说教的方式无效,而该用打时,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败。
5,教育孩子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教育。同过教育孩子来控制自我的思绪和情绪。同过教育孩子,改变孩子,也同时是一种自我的修炼、教育、反省和提高。
其实孩子的脾气不好,受家长的脾气不好的影响很大。
有时打孩子,不是因为教育,而是因为自己的情绪需要某种发泄,是因为自己情绪失控。当没有控制好孩子时,这种反馈,打了孩子,最终是因为自己没有控制好自己。
不要给孩子负面的暗示,暗示也是一种能量。负面的暗示,是一种心理的负能量。孩子更需要正能量的心理暗示。
给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心情过于紧张,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和思维力的发展,会降低孩子的智商。
孩子上学了,与其在乎学习成绩,不如更在乎学习的快不快乐。在乎如何让孩子认真学习,不如更在乎如何避免孩子的厌学情绪。
如果感到学习太辛苦了,那么再如何努力,孩子也不会学习拔尖。学习好的孩子,最终体验到的是学习中的快乐和收获,而不是辛苦、痛苦和无聊。
把玩当成学习,把学习当成玩,这是一种成人都难以达到的高境界。
不但要,学的专心,玩的痛快。
还要,玩的专心,学的痛快。
让孩子成为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成为家长意志的机器。
学习需要安静的环境,这样才能更加专注。当孩子学习时,我们也要一起学习,看书。
孩子易于接受暗示和模仿。我们喜爱看书和学习,孩子才能喜爱看书和学习。
言传不如身教,
让孩子专心学习,不如和孩子一起专心学习。
你尊重我,孩子才能尊重我。
教育孩子,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教育、反省和提高。以前没有教育孩子和教育大人的明显区别。三字经也不是自古就有的,这起源于元朝,自明朝广泛流传。
许多教育人的理论都是一样的、想通的,无论大人或小孩。教育孩子的理论,可以用在大人身上;教育成人的理论,用在孩子身上也管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