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
人在挫败的时刻,在渴望的层次,要让她拥有体验,能体验自己的价值,能接纳自己的不足,能感到自己被爱。
人在遇到特定的问题时,他的思维就不是“成长性思维”,而是“固定性思维”了。
联结渴望的途径是:当小薇害怕、受伤、难过、愤怒的时候,给予小薇接纳与爱。
渴望的联结过程可以从感受、观点、期待层次进入,去体验一个人的“渴望”,真正地感到自己的能量,就能重新应对世界。因此让一个人廉洁渴望,不仅是说服他的头脑,还要通过冰山的各层次探索,帮他理清阻碍渴望联结的部分。
爱自己需要联结感受,需要更丰富、多元的观点,需要觉察未被满足的期待,有意识地让爱流动。
而造成不联结的原因,是一些过去的生活经验的影响,也就是过去发生了一些事情形成了小薇现在的冰山。
冰山内在的根基,在于她能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感到自己被爱,这些都属于渴望的层次。
而渴望层次的不联结,与成长背景有关。
改变之道,在于冰山内在的渴望层次的联结。
你的期待是改变孩子。我的期待不是,我的期待是跟孩子的内在贴近。
她并未看到生命的全貌,而是用褊狭的观点看生命:“成绩不好就没有价值”“努力却没有拿到好成绩,就是不够努力”“沉迷于上网的人,就不能被接纳”……这些观点是她在成长过程中学来的,无益于生命本身。因为这些观点的固着,并没有让她有力量,反而让她日益消颓。
【我思】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们依然在用这样的观点教育和影响孩子。幼儿园毕业该上一年级了,我们有的的家长会这样子对孩子说:“要上大学校了,大学校的老师可厉害了,你不听话就要被骂,就要被批评,就要被罚站。”这就造成有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对上学感到惧怕。
我们的很多老师在面对孩子作业做不出来,或者考试成绩不够理想时,往往会让孩子站着接受惩罚,或者将作业没有能完成的孩子拍照发在群里,让所有的家长都看到。这就让有些孩子面对作业就感到害怕。这就让有的孩子在面对作业时就感到害怕,索性不做来面对。
孩子上课举手回答问题,那是多么勇敢的一种表现,以前我觉得孩子回答不正确就应该指出,现在我终于明白,有些老师,特别是那些特级教师,在面对孩子的回答达不到他的预期时,总能够巧妙地将孩子的回答解释得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回答也是非常精彩的。这与童喜喜老师所说的“绝对不批评”是一个道理。
【我行】
何其有幸,在前些年读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也读了一些教育名家的书。印象最深的就是阿莫纳什维利对小学一年级孩子的那种关爱。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也用他的方式来对待我的学生。在一年级孩子入学时给他们写欢迎信,在第1天见面时给孩子们发棒棒糖,用半天的时间记住所有孩子的名字。孩子们下午来报名,当他们离开学校时,我会喊出每一个孩子的名字。一年级时我会努力的保护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觉得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
面对孩子做不出作业时,我会陪着他们一起去做。当孩子考试遇到障碍时,我会陪着他们一起分析题目,指导他根据题目的要求去答题。
为了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我陪着家长共读。希望用我的微薄之力改变我们的教育生态,让孩子学会在渴望层次与自己联结。如今读到《萨提亚深层沟通力》这本书,我深深地知道,改变之道在于冰山内在的渴望层次的联结。而渴望层次的联结,与成长背景有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