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东风识面一思诗文集简友广场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这首绝命词,为何成为了千古名篇?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这首绝命词,为何成为了千古名篇?

作者: 乔平_ | 来源:发表于2021-05-19 22:51 被阅读0次

文/乔平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南唐诗人李煜的名篇,也是这位亡国之君的绝命词。李煜是谁,这里先不多说,今天咱们只聊聊这首词的事。

image.png

首先,这首词的词牌名“虞美人”天生就带着几分血腥味?

李煜这首词的词牌名叫“虞美人”。这个词牌名,出自项羽和虞姬的故事。据说项羽兵败垓下、四面楚歌之时,思及宠妾虞姬,不由悲声高唱一曲,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此时,一旁的虞姬面带坚毅之色,放声和之:“汉军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便举剑自刎,这就是著名的《霸王别姬》。

image

第二年,在虞姬鲜血滴落之处,长出一种颜色鲜艳如血的花,人们将此花称为“虞美人”。后来,人们便把歌颂这段往事的词牌取了这个花的名字,叫做“虞美人”了。

或许“虞美人”这个词牌,天生就带着几分血腥味吧?李煜写下这首“春花秋月何时了”,传到了宋太宗赵光义那里后,赵光义勃然大怒,身为俘虏的人,还在吟唱此等怀念故国之曲,真是贼心不死!顿时起了杀心,一杯毒酒结束了李煜的生命,了却了他的一生。

第二,李煜的这首《虞美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头两句共十二个字,把古今中外、人类共通的一种悲哀情愫,点了出来。人生短暂无常,不像宇宙万物循环往复。但是,目睹了世事变迁的春花与秋月,你们又能有几分理解我的过往呢?

春天的花还会开,但是眼前这一朵还是去年的老相识吗?秋天的月亮还会圆,但是她还有曾经的记忆吗?唯独李煜我,还沉浸在无法返回、无人问津的过去。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昨夜听到又听到了“东风”,东风将起之日,便是春天将尽之时。眼前盛开的春花,注定会如红颜一般,逃不过岁月的辣手摧残。此刻的明月,就像一盏高瓦数的聚光灯,独独照着江南,照着南唐王朝曾经的所在。

无论是身为俘虏的羞辱、国破家亡的悲愤,还是作为亡国之君的负罪感,只“不堪回首”四个字便说明了一切。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南唐的宫殿里,那些雕着精美装饰的栏杆,砌着珍贵玉石的台阶,现在应该还在吧?雕栏未改、玉砌也未改,改变的只有置身其中的朱颜。“朱颜”何意?是曾经日夜相伴的大小周后吗?还是俊俏美丽的一众宫娥呢?是三分醉意上脸的李煜吧?也可能是已经失去的青春年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内心的愁闷,再也兜不住了。你问我愁到了什么程度?我的愁,如滔滔江水,一去不复、无休无止……

春花、秋月一去不来,往事、故国长逝不返。遭遇了国破家亡之后,李煜终于悟透了人间永恒不变的真理:所有美好的事物,都不会长留于身边。也只有在这种体悟下所写的词,才能余音袅袅,让人不忍卒读。

第三,李煜的这首《虞美人》词的艺术美感

这首词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是他被俘到北宋都城汴京之后写的作品,也是他用生命写下的代表作,是他直接招来杀身之祸的绝命词。这首词表达了他被俘之后深深的忧愁,这种忧愁有亡国之恨、思乡之苦、身世之忧的多重痛苦的交集。

曾经是万人敬仰的帝王、才子,如今沦为了别人的阶下囚,他的命运就像笼中的鸡一样可怜,什么时候被杀,要看人家的心情。这种心理上的落差,是常人无法体会的。

这首词之所以成为了名篇被后人千年咏颂,不仅因为它的写作背景和所表达的意境特殊,也因为这首词的创作技巧之精妙。

你看,李煜的这首《虞美人》,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形成了一个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体,不仅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更是给人一种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在艺术上也是有着其独到之处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盼着它早日了却。小楼的东风带来了春天的消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所有这些,都是因为作者正处于一个物是人非的情境里。

既然如此,不如了就了吧。那杯毒酒一饮而尽,对他来说,死去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这首绝命词,为何成为了千古名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pud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