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怕公众演讲吗?演讲时是不是心跳加速?会不会满脸通红,声音发抖,头脑一片空白?
别担心,不止你一个恐惧,大多数人上台都会恐惧,说自己不恐惧的人基本不存在。因为这是普遍现象。
上周参加的党建业务培训,在小组活动中,老师要求我们“从加强文化建设”这个方向出发,每个人在纸上写一个选题,然后每个人发言。
我写的选题是“打造学习型企业”,并讲了为什么选这个主题以及学习的作用和重要性。
虽然我在便签纸上列了提纲和要点,但是在发言的时我发现自己心里其实很紧张,声音都在发抖。发言结束后我才彻底明白,自己对当众演讲有恐惧。
这让我想起了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中讲到自己当年有严重的“课前恐惧症”。
书中还讲到有人曾做过一个调查,询问人们最害怕的是什么。结果是人们害怕当众演说甚于害怕死亡。
李笑来老师说人们害怕当众演说的原因很简单,准备不足,所以害怕。努力的方法就是课前做很多很多的准备。
可是有些人在上台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上台的那一瞬间,仍觉得铺天盖地袭来的都是恐惧感。
一个人只有知道了自己为什么恐惧,到底恐惧的是什么,找准了这个点,才能告别演讲的恐惧。
《人生效率手册》中讲到了三位心理学家在20世纪初期就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关于演讲恐惧的一系列研究。
心理学家麦克卢汉提出了角色扮演理论,认为是因为角色扮演,你演的这个角色你不适应,所以感到恐惧和不安。
弗洛伊德提出了逃跑机制理论。演讲的时候,你就暴露在别人的目光下,你会感到来自婴儿时期原始的恐惧。他称这种行为是“回归婴儿的行为表现”,其实就是一种逃跑机制。当别人一看到你的时候,你就觉得威胁来了,就想转移到特别安全的地方,比如很多人在演讲的时候觉得恨不得找一个地方钻下去。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先生关于恐惧提出了投射理论。他认为一个人是由能量组成的,当你在演讲的时候,其实是在消耗自己的能量。一旦人的能量降低,就会开始不舒服。这种不舒服让你觉得你需要增加能量,于是你就开始有这种恐惧,对于丧失能量的恐惧心理就存在了。
通过了解为什么会产生恐惧,我们才能想办法远离恐惧。
面对演讲恐惧,我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找方法克服恐惧,另一种是不理会自己的恐惧,把焦点集中在演讲的内容上。
当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克服演讲恐惧”时,焦点实际在关注“恐惧”本身,而不是“演讲”本身,现实情况是,人类的注意力只能某一时刻关注一个点。当关注恐惧时,便无法关注演讲了。越是集中在克服恐惧这件事情上,恐惧会变本加厉。而当把注意力集中在要演讲的内容上,忽视恐惧的感觉,会发现恐惧感会随着演讲的进程慢慢消失。
所以解决办法的重点是要集中注意力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不是恐惧,而是演说的内容。
战胜演讲恐惧,不是靠明白一个理念办得到的,关键还是要不停练习。
《一年顶十年》的作者剽悍一只猫在书中介绍了一种实用的训练自己演讲能力的方法:录制视频训练法,即每次选择一个话题,把注意力集中在内容上,录制1-3分钟的即兴讲话视频,每次录完要查看视频,看自己的表现如何,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随着训练量的增加,表现会越来越好。
相信经历过100次练习后,你的恐惧感会越来越少,信心也越来越大。
我们要了解演讲的特点,把注意力放在演讲内容上,反复练习,逼自己不断完善自我,才是有效的做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