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外星交流-我一生的故事 ① 作为载体

外星交流-我一生的故事 ① 作为载体

作者: 远航员阿花 | 来源:发表于2017-11-28 23:17 被阅读0次

接下来会写“我一生的故事”系列随笔,记录自己对故事写作的一些思考,与诸位学友交流。
此为第①篇,聊聊故事写作前的准备。


“你一生的故事”可以有两种解读。
其一,你一生的经历,以故事作为载体。
其二,故事的个性表现,以你作为载体。
要写故事,先要将这两种解读都想清楚。一个是思想,一个是行动。

第一种,将你的一生当成故事讲出来。这与传记不同。传记就是以时间为轴线,串联人一生的经历。而故事,则必得有一个总的主题,读者读完了,有一个结论,获得一种意义。传记,向别人介绍你、让别人了解你。而故事,是将你作为瓜果,榨取一份核心意义给读者。
假设将你学习写故事的过程写成一篇故事,你希望读者最终获得一份什么意义。
想清楚了这一条,就想清楚了你与故事的关系。故事究竟在你的生活中是一个什么名分?它究竟是你生命中的过客,还是一生的陪伴?
这是你学习故事写作过程中的[指导思想]

第二种,则是强调故事作为一种文体,不论是微小说还是大长篇,在你的演绎下,有怎样的发挥。以你为容器。你若是方的,你的故事就是方的;你若是多变的,你的故事就是多变的。听起来像是在说“风格”,但不只是风格,还有故事主题、故事内容等。
想清楚这一条,就像自制了一本知识点明确的练习册。
这是你学习故事写作过程中的[具体行动]

要想写故事,这两种解读的背后,分别有许多问题需要澄清,而后,才最终能汇聚成一份完整的“我一生的故事”,才最终能弥合“我”与“故事”之间的鸿沟。

首先是第一种。将你的一生当成故事讲出来。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有多种解读,历史名人的一生作为故事拍成电影的也不少。比如要拍张爱玲的电影,可以盯着她与胡兰成的纠葛拍,也可以盯着她的文学之路拍,总得有个主题。
在这里,就以“故事写作”作为主题吧,以每个人自己作为例子,讲讲“我”与故事的故事,标题就是《我一生的故事》。
假设,60年后你在跟一个好友聊天,讲起写故事,你会怎么说?
也许可以这么说:当年我想学习写故事,就上了一个写作班,后来我还是一直觉得自己写得不好,非常受打击。我就开始思考我就究竟要怎么写,我决定抄好词好句。每天花一个小时写造句,还跟几个小伙伴约好每周都要交出一篇小故事。后来写得多了,又看了一些写故事的书,按照书里的提示修改自己的故事。之后自我感觉不错,就去投稿了,结果投了好几篇都石沉大海。但是我还是继续写,写故事已经变成我睡前1小时必做的事。就这样一边看书一边写练习,写了大概三十年,我终于出版了我第一本长篇小说。
且不说这篇故事讲得如何,它就是一个提醒,你要好好思考一下你和故事的关系。给故事一个名分。你学写故事的过程究竟怎么曲折,最终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已经为这一切腾出了时间精力、开辟了故事之树在你的生命中生长的空间?
你总不能说,我想写故事,但是我一周只投入半个小时。那你留给故事的生长条件就太苛刻了。
把“写故事”这件事,放在一生那么长的时间去考虑,你愿意让它占有几小时、几年,还是每天?
如果你愿意每天为故事付出一点时间,允许它成为像吃饭一样固定的生活必须,那么其他问题都不是问题了。因为你既然愿意为它稳定地投入时间精力,你就会看很多指导书,写很多练习。摸再多的石头,总能过河;走再多的弯路,总能到达,即便不是最初的目的地,也不会一无所获。
然后你的朋友听完这篇“我一生的故事”,他也许会觉得,啊,这是一个“坚持梦想,总有一天会实现”的故事。或者觉得,三十年才出书,太慢了,这是一个“庸才做作家梦的故事,做人应该有自知之明”。
读者如何理解,我们无法控制,我们能做的,只是用实际行动写下这篇故事,去传达自己定下的意义。

第二种,故事作为一种文体,你要如何发挥?你要写短篇、中篇还是长篇?你要写通俗易懂的,还是很文学很抽象微妙的?你要像海明威一样盯着死亡这个主题去写故事,还是不想限定写作主题?你想写让人充满希望和力量的故事,还是揭开这个世界的阴暗——人类三个最小故事,黑色、白色、灰色,你选哪一种?你想写科幻、玄幻,还是童话、寓言,还是日常写实、大历史?
这些是常见的故事分类,要细数还有很多。在写作初级阶段,还是依照这些惯常的分类给自己标定练习方向。若以后自己有了写作风格,自成一派也无不可。
感觉眼花缭乱选不下手?好消息是,所有的类别你都可以试试。但建议是,给自己选定其中一种,一直练。全面撒网不如单点突破。等你某一类写得有手感了,再试其他的,就有参照物了。
我刚开始选定的是千字文科幻,后来感觉还想写很多细节,写很多人物背后的经历,篇幅必定得加长,所以改写长篇了。
认知写作课的作业大多数千字文篇幅,是短篇,大家都试过了,感觉如何,要不要以后都写这种篇幅的?还是觉得千字文完全不够自己发挥,要写中篇、长篇?但是又觉得写长篇无从下手?老师不是教了嘛,可以先模仿名家作品嘛。挑一篇作品,反复研读,体会它的结构、铺垫、主题表达……
以下我讲讲自己的练习方式,作为参考。
我将故事分为“骨架”和“血肉”两部分。故事逻辑、发展脉络之类的,归为“骨架”;具体情节、文笔归为“血肉”。一篇故事要好看,骨看不见却支撑全篇,肉得丰实而又细致。
针对“骨”的练习:我去看别人的短篇、中篇作品,去概括段落大意,弄清楚人家的故事逻辑究竟是怎么走通的。几大段概括成一小句,一篇作品剔干净了,就像骨架一样一目了然。别人怎么写的,看多了,你就感觉了。写故事的时候,骨架先行。你可以写了一个特别好的情节,决定为它写一篇故事,还是要回归到思考全文脉络,骨架先行,而后血肉才能附着。
针对“肉”的练习:造句。每天看一篇文章,找出三四个好词语,造一段话把这些词语全用进去。这是高中语文老师布置过的作业,当时没觉得如何,但是现在重拾起来,觉得很锻炼联想能力。什么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都可以造到一块儿去。此外就是背诗句。最近在练习场景描写。
最重要的是二者结合的练习:写故事。哪怕写出来的是狗屎,也要写。稳定规律持续地写。我有时候也不持续,写不出来。但稳定规律是做到了,每天晚上23点左右必定在写公众号,赶24点前发送,持续一年多了。现在就是要慢慢往“持续”靠拢了,一时半会儿做不到的事,那就慢慢做,不求一蹴而就,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以上的练习方式,是我个人偏好,作为一个例子,希望大家都能定下自己的练习方式,稳定规律持续地练习下去。千万记得,这些故事类别的选择、定下的练习方式,都是可以且必须随着实际实践情况改进的。比如我觉得造句再也不能提高我的词汇量、联想能力了,我就改为其他练习了;我不想写科幻了我想写历史类了……都完全可以。不要给自己太多限制,边试边调整,找出与故事最舒服的相处方式,才能长长久久。

写出好故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做好思想准备,做出实际行动。


最末了关于写作有两句话,我特别喜欢,分享一下。
村上先生说,即便写不出来,也要每天写,这就是职业与业余的区别。(勉励自己稳定规律持续)
海明威先生说,任何文章的初稿都是狗屎。(勉励自己放下沉重的预期,轻快下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外星交流-我一生的故事 ① 作为载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pvb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