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解决团队高级五期 讲师第13期 贺变丽 坚持分享第1481天 2022—7—5
幼儿期的孩子一般是在上幼儿园,这个时期最听老师的话,回家经常说:我们老师说……
幼儿园也是有欺凌的,家长在适时放手时,还要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家长要做正向过滤器,要让孩子学会表达,孩子给你说了幼儿园的事,我们不要批评孩子,指责孩子,更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要让孩子感觉他说了之后是安全的,这样孩子有什么事才愿意跟你说。
![](https://img.haomeiwen.com/i12628638/1b55399e32506445.jpg)
第一单元 幼儿的游戏
一、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游戏的意义)
二、对游戏的理解和解释(游戏理论)
三、游戏的发展
四、幼儿期象征性游戏的特点
五、游戏的社会性发展
六、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这个阶段,孩子主要是玩游戏,作为家长要陪着孩子玩游戏。如果你不给孩子玩的时间,孩子到了青春期可能更想玩。每个阶段都有孩子最需要的,爱他就给他最需要的。
这个阶段在陪着孩子玩游戏的同时,也可以教给孩子一些知识,比如音乐方面的,英语等。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要培养孩子的兴趣。不要批评、指责孩子,让孩子感觉不好,失去兴趣。可以陪着孩子读读诗,读读绘本。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快乐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也要学习一些规则。
有的孩子小时被逼着学习(弹钢琴),失去了兴趣,长大后就不想再学习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可以理解的,但很多孩子都是很平凡的,家长要有一颗平常心。
一、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
幼儿的游戏主导着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
没有玩伴的小朋友,有的家长会把孩子送到早教班,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学一些基本的知识,手眼协调的,画画等。
幼儿的学习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
通过游戏,孩子会学到很多东西。
妈妈说:宝贝,去洗澡。孩子就不想去;爸爸说:宝贝,玩水去。孩子非常高兴地去了,把洗澡当成了游戏。不同的解读,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这个阶段的孩子,以游戏的方式学会与人相处,学会规则,学会一些知识。
家长要做有趣的人。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
家庭稳定对孩子成长非常有益。
六、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游戏是幼儿活动和情感愉悦的精神寄托
幼儿在玩游戏时是快乐的,感受到被爱,感受到安全,这就是人生的底色,可以影响他很多年。父母可以陪着孩子一起玩,孩子也喜欢和父母在一起做游戏,珍惜这些快乐的时光。
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渠道
游戏是幼儿之间社会交往的最好园地
游戏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载体
比如孩子想当医生,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但可以通过游戏实现当医生的自我价值。如果让孩子当老师,孩子能学会很多东西。
随着孩子年龄成长,有些游戏孩子就不会再去玩了。
二、对游戏的理解和解释
古典游戏理论:着重游戏与人类关系角度解释游戏的原因和目的。比如,精力过剩论、重演论。
现代游戏理论:
精神分析游戏理论:可以促进儿童人格和情绪的健康发展。
精神分析比较看重人格的发展,可以通过游戏促进儿童人格和情绪的健康发展。
认知学派游戏理论:着重游戏与儿童个体认知发展的关系。
啥阶段干啥事,孩子该玩的时候要让孩子多玩。上小学就要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
三、游戏的发展
游戏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认知发展理论把游戏分为三个阶段:
机能游戏(模仿性游戏)一婴儿期
象征性游戏(假装游戏)一幼儿期
孩子会玩过家家游戏。
孩子玩游戏时会有矛盾,家长不要参与,孩子过一会儿就没事了。 家长要顺势引导孩子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更多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怎么做。如果孩子经常被欺负,还要强健孩子的身体。
规则性游戏一童年期
童年期及以后都是规则性游戏,比如竞赛,比较看重结果,学习也是如此,但不要把成绩视为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成年人可能把钱视为评价一个人价值的标准。
四、幼儿期象征性游戏的特点
1)以主题游戏为主
如警察抓小偷,老鹰捉小鸡。
2)运用与现实物相仿的替代物
3)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游戏情境
幼儿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这是很宝贵的,到小学之后想象力会慢慢被扼杀。
4)游戏中富有创造性
可以读一读《儿童技能教养法》,孩子是富有创造性的,可以让孩子学习新的技能,让他去思考这个事情怎么办,相信孩子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5)游戏的动机重在活动过程
五、游戏的社会性发展
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社会参与水平的不同,将游戏的社会性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非社会性游戏(独自游戏和旁观游戏)—婴儿期
2.平行游戏一幼儿初期(过渡形式)
各玩各的。
3.社会性游戏
(1)协同游戏(联合游戏)一幼儿中期、末期
(2)合作游戏—始于幼儿中期
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https://img.haomeiwen.com/i12628638/97f67e02f59cc751.jpg)
第二单元 幼儿的认知发展
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表象等。感觉发展最早,衰退也最早。视听嗅味触痛都属于感觉。
一、幼儿记忆的发展
(一)幼儿记忆发展特点
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
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
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
形象记忆是看画面记忆,词语记忆较难,与思维发展有关。
(二)幼儿的记忆策略
1、记忆策略的发展(三阶段):没有策略(5岁以前)
过渡阶段(5~8、9岁):不能主动运用,经诱导可以运用
主动运用策略阶段(10岁以后稳定发展)
10岁一般是四年级,有的孩子在四年级之后成绩就会有变化,也是学习的分水岭,学习记忆是需要一些策略的,找孩子的成功经验并去强化。如果成绩退步,家长不要觉得是孩子不努力,可能是因为记忆策略不够。
2、幼儿后期能运用的记忆策略:视觉复述
特征定位
比如兔子有两只长耳朵,红眼睛。
白胡子爷爷,戴眼镜的小姑娘。
可以让孩子用画画表现出来。如果是绘画心理学,仅供参考,多听听孩子怎么说。
孩子越小做心理咨询,语言沟通不好做,可以用艺术治疗,如音乐、沙盘、画画、游戏治疗、角色扮演等。
复述
反复读去记忆。
二、幼儿思维的发展(前运算阶段)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一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萌芽
童言无忌
(一)具体形象性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
1.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
可塑性:表象被简化、压缩、被“添油加醋”形成新的形象
动态性:表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2.幼儿认知发展的趋向性
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片面到比较全面、由浅入深
3.自我中心现象
不能从他人立场考虑观点
孩子很难从他人的角度考虑,不要说孩子自私,孩子会慢慢成长的。家长不要自寻烦恼,随着孩子成长,有的问题年龄到了就好了,生理成熟是前提和关键。
4.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计划行动,预见结果
(二)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1、提问类型
是什么→为什么(指向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
这是什么?—一为什么是这样?
家长不要不懂装懂,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查资料,寻求正确答案。
天冷了,给布娃娃穿衣服,往鱼缸里倒开水。
2、概括能力的发展
1)实物概念的发展
2)类概念的发展
3、推理能力的发展
1)最初的转导推理:不属于逻辑推理(天冷了给布娃娃穿衣服,怕鱼喝凉水肚子疼往鱼缸倒开水)
2)对熟悉实物的简单推理
三、幼儿想象的发展
(一)无意想象经常出现,有意想象日益丰富
(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
(三)教育和训练会促使创造想象发展幼儿创造想象的特点:新颖性、神奇性、超越性、未来指向性
孩子好多的想象力现在都实现了。
第三单元 幼儿言语的发展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说悄悄话,但声音还是比较大,他没办法控制声音的大小。如果他声音很大,不要责怪,有时声音会小得听不见。
![](https://img.haomeiwen.com/i12628638/4c273c471e1238c6.jpg)
一、言语发展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人际交流的工具
>适应环境的工具
>进入新的境界
>心理发展的助推器
社会性发展是从言语发展开始的,通过言语学会社会化,可以获得信息和知识,交到朋友,获得快乐等。
迟语者多慧。电报句子到很完整的句子。父母少说,让孩子多说。
环境对孩子言语的发展影响也非常大。
二、幼儿词汇的发展
(一)词汇量的增加
词汇量:每天2-3个词;
增加量最大:3-4岁
*3岁:1000个
6岁:3000个
*7岁:4000个
![](https://img.haomeiwen.com/i12628638/58a17ce5f35f652c.jpg)
(二)词类范围的扩大
具体名词和外显动作词汇占绝大部分
先掌握名词,其次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三)词义的深化:
泛化到分化,向概括化、精确化不断提高的过程。
1.掌握词汇的特点:词义笼统含糊、词义所指非常具体、幼儿末期掌握词汇的概括性逐渐增加。
2.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的消长:幼儿词汇不断增加,并将消极词汇向积极词汇转化。
积极词汇: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汇
消极词汇:能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
此时,家长要多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在孩子面前,你的角色就是家长,而非咨询师。
3.正确使用词汇的指标:
理解词的指标:间接概括性符号
使用词的指标:四点
三、句子的发展
(一)理解句子的策略
语义策略:根据句中的几个实词的含义和事件可能性来理解句子。
词序策略:名词—动词一名词
熊猫一吃一竹子
非言语策略:按照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句子意义的预期进行理解。
(二)句法结构的发展
大致趋势:越来越丰富、复杂
不完整句→完整句(句子长度)
简单句→复合句(复杂程度)
陈述句→多种形式的句子(句型)
无修饰句→修饰句(词汇掌握)
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两个发展趋势:
对话语 (一问一答) 独白语(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说明孩子长大了,过去这一段就好了)
情境语 (在某一情景下才能沟通) 连贵语(说话连贯,沟通能力较好)
独白语与连贯语的发展是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连贯语是思维逻辑性的重要标志
幼儿期是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孩子小的时候可能有一些小毛病,比如咬指甲呀,抠手啊。无需太过在意,过一段时间慢慢就好了。
孩子正常养就好,不要走极端。
五、语用技能的发展
语用技能指个人根据交谈双方的语言意图和所处的语言环境,有效地使用语言工具达到沟通目的的一系列技能。
(一)早期沟通的手势
1.5岁之前 手势沟通
幼儿初期 手势加语言
(二)听的语用技能 摆脱直观形象性的特点
(三)说的语用技能
幼儿中期,已经能够根据不同的听者调整自己的言语。
培养幼儿听和说的语用技能,为小学阶段打下基础。
幼儿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言语发展水平,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交往能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2628638/95100bef295b23d0.jpg)
第四单元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一、个性(人格)的初步形成
个性的初步形成从幼儿期开始。
1.明显的气质特点
3岁看大,7岁看老。有的孩子反应快,有的孩子反应慢。
2.兴趣爱好有一定的差异
孩子的兴趣爱好会有变化。
3.有一定的能力差异
孩子能力有强有弱,我们找孩子的各种毛病和缺点,是在证明孩子不好。我们要找到孩子正向的比较好的方面,证明孩子的好,孩子会越来越好。
4.最初的性格特点的表现
二、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
自尊是最重要的情绪体验之一。
父母若能满足孩子自尊需求,孩子的自尊水平就会高,能够提高自我效能感。
(一)幼儿的自尊感随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发展
(二)幼儿自尊水平与以后情绪和适应性发展的关系
高自尊者以后生活满意度高、幸福感强、人际适应能力好
(三)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
1、父母的教养方式:具备四点,容易形成高自尊儿童。
(1)温暖、关爱、积极接纳、热心参与孩子的游戏
(2)严格要求、但不强制性管束;
(3)民主,有关孩子自己事情的决策,给予表达自己观点的自由和耐心倾听。
(4)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典范。
2、同伴关系:建立同伴友谊和被集体接纳是自尊体验的两个重要因素。(既学会分享,又学会表达)
建议家庭教育对孩子做到八个一点:
1.多给孩子一点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2.多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3.多给孩子一点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4.多给孩子一点问题,让他自己去发现;
5.多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6.多给孩子一点机遇,让他自己去把握;
7.给孩子一点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
8.多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多让孩子参与,给孩子机会。
三、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发展
认同:儿童对成人个性品质的效仿。
意义:带给儿童归属感和成就感;获得榜样的力量和发展的动力;促进性别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发展
对象:具有较高的地位、权威性,有较强的能力,聪明、健壮或漂亮的人
主要是父母,对教师的认同。
四、第一逆反期(3-4岁幼儿出现)第一反抗期的通常表现
1、要求行为活动自主、主动、自由,实现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喜欢说“不”;
该要求还要要求,有规则。还得适当放权,让孩子有自主性。
2、按自己的意志说“我自己做”。
反抗对象:父母、其他养育者
经过了反抗期,80%成人后自主性强;
未表现出反抗期,20%成人后有自主性缺乏的倾向。
(一)第一逆反期的发展性特点
1.第一逆反期有其特殊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
逆反期的心理需求:实现自我意志、自我价值感,希望父母接受“我长大了”并“很能干”的“现实”。
2.第一逆反期是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二)父母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
父母应明确认识第一逆反期特点,创造条件,适宜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孩子的价值感、成就感、自尊感,因势利导,帮助儿童顺利度过这一重要转折期。
孩子越用越有用,孩子用的越多,成长越大,他才越有责任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