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成都的第一站是武侯祠,导游说全国有很多地方都有武侯祠,但成都的武侯祠是特殊的,不一样的。
221年,刘备在蜀称帝,定都就在成都。成都武侯祠由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组成的,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蜀汉文臣武将们的祠庙,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https://img.haomeiwen.com/i27802779/c9fbb270eaf0b79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802779/92d175ebdfc17251.jpg)
到了武侯祠,雨又稀稀拉拉下起来了,大家穿雨衣的穿雨衣,打伞的打伞,陆陆续续的听着导游介绍着每一个殿堂的位置。
首先,我们在右侧和左侧看到了两面石碑。因为我们这个团属于研学团,小孩子比较多,喜欢学习文化历史知识,所以导游讲的一些故事都比较生动,还有许多传说。
我们先看的石碑称为唐碑,这块碑文很出名,源于几个厉害的人物。碑名是《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当时在这里当县城编撰的裴度因写了此文而出名,后来当了宰相。而碑文上漂亮的楷书字体是由柳公权的哥哥柳公绰书写,我们小时候描写的楷书字帖柳体可不就是柳公权吗,据说他哥哥的字不比他差呀。在碑上进行镌刻的人是鲁健大师,因为这三个人都非常厉害,所以这个碑就称为“三绝碑。”
另一侧的石碑称为明碑,是明朝嘉靖年间刻的。张时彻转的文,高登镌刻到石碑上。从碑的表面和文字来看,这一块整体就不如唐碑。
导游针对石碑下面的神兽做了详细的解说。一开始我们看着那个神兽都说是乌龟,实际上他不是乌龟,它是传说中龙的儿子,叫赑屃(音bixi,必喜)。
在唐代,托碑的龟蚨作为碑座相继出现。这个龟趺,也就是赑屃或叫霸下,作为龙子,赑屃为上古时期的神兽,喜欢且能背很重的东西,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导致灾难不断,大禹发现它这个负重的优点,就想办法收服,让它帮着治水,比如推山掘渠,疏浚河道这种力气活,非他莫属。洪水治服后,大禹担心它野性复发,就搬来顶天立地的巨大石碑,在碑上刻满赑屃治水功绩的文章,叫赑它驮附在背上。有了功德压在身上,赑屃再也不敢任性妄为了。导游说摸摸它的头和背会顺山顺水,于是大家都开始排队摸摸头,摸摸背。
看过石碑往里走,左侧是刘备的武将们,右侧是他的文臣们。武将里有我们在三国里比较熟知的五虎将,大家跟着导游的提问开始回忆起来,有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其实在雕像中赵云并不是武将的身份,而是身着文臣的服饰,眉毛、胡子都已经花白了,这代表着赵云是唯一一个寿终正寝的武将!而张飞、关羽也不在这一排武将中,而是在正中刘备的左右两侧,代表着是三兄弟的感情非常好。导游提出一个质疑,就是雕像上的张飞画的这么丑那么黑,那真实中的张飞也是如此吗?她觉得不应该,因为她说张飞的两个女儿先后成为了皇后,能做皇后的人颜值会很差吗?想想小说为了突出人物特点,可能故意把张飞写得性格爆燥,长相丑陋了。再看看关羽,一身绿衣,那么有标志性,还有他的美髯,永远处在捋胡须的状态,就像我们看到诸葛孔明的雕像就会想象出那个永远拿着一把芭蕉扇,一副胸有成竹样子的孔明先生一样。三国里的人物真是描写的太形象化了。
刘备的墓地慧陵,也在这个武侯祠里。我们没有专门去看,只是把后面的汉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依次看了一遍。听到故事中那个扶不起的阿斗,把自己的国家拱手相让。他的儿子却勇敢的站出来反对,不愿意投降而自尽。所以在这个庙堂中有刘备和他的孙子刘谌,却没有他的儿子刘禅,也说明人们都是痛恨卖国贼的。
我们还看到了碑文上岳飞写的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据说岳飞曾在武侯祠这里住过,有对诸葛亮的崇敬及感叹,前半段还算是心境可以,都是为祖国而战。后半段的草书心境就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毕竟回朝是准备赴死的。他肯定心里也在感慨,和诸葛亮一样,同样是为国出力,但结局却大不相同啊!
除了听导游讲历史文化传说故事,我还在每一个祠堂前面拍摄对联,对联也是女儿暑假作业中的一项课外特色题目。拍下照片来贴到作业上,同时让孩子把对联照着抄下来,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路下雨,一路听故事,一路走,这样很快,就游览完了武侯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