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于缪可心事件基本都有所耳闻,此事件也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朋友圈的热度也开始降温,在这里就不多赘述。
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要重述这个异常悲伤的故事,也不是要骂现在的教育体制多么操蛋,或者骂那个披着“为人师表”外衣的人渣,而是想谈谈事件之外的家长们意识到了什么?
之所以这样讲,因为不得不提醒,或许每个人的家里都有一个“缪可心”,每个学校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个人渣,这绝不是第一次,也绝不是最后一次。
下一次会是谁,没人会想到是自己,或许缪可心的父母到现在也不能接受,那个天真烂漫、钟灵毓秀的女儿,会以这样的方式离开自己。
从1月到现在因着疫情的影响,所有学生不得不在家里上网课,说实话,对所有家长来讲,是十分头痛的一件事,我自己家里有两个“神兽”,对此感触颇深。
巴不得一下子把他全都送去幼儿园,免得看着心塞,情绪强烈起伏,促使更年期提前,但是认真想一想…
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不知不觉已成了负担,我们的耐心越来越少,吼声越来越大。
对于孩子来讲他们充满个性与创造力,对于大人来讲,这是叛逆的萌芽,于是我们带着所谓正确的教育观念,慢慢扼杀孩子的天赋。
也许说的有些严重,会令人不舒服,不知道大家听过这样一句话吗?我们折断了孩子梦想的翅膀,还问他们为什么不能飞翔?
或许我们管教孩子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我们的语气和方式是否合适?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骂孩子,孩子不会停止爱你,但是他会停止爱自己。
你可能永远也无法想象,对孩子大声吼叫,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有兴趣的可以去查查关于大脑方面的知识,他会储藏记忆,好的和不好的,
有些人有不好的童年经历,即使他把它埋藏的够深,在有一个类似场景的触发下,他的创伤记忆就开始浮现,甚至他自己都毫无意识。
很简单,有时候你突然对待孩子的方式,或许可以追溯到你父母对待你的方式,这绝对不是巧合,或者是突然的转变,而是类似的场景触发了你创伤的记忆。
关于原生家庭的影响前面有写到,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影响我们一生的老师,我们之后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从原生家庭找到根由。
所以当我们以错误的方式对待我们的孩子时,有些创伤可能会延续到几代。我们用歇斯底里的说话方式,用近乎咒诅甚至是恶毒的话语,孩子的里面充满了负面,在他结婚以后,他可以给他孩子什么教育方式呢?很遗憾,一定是我们的方式……
所以当我们对自己的孩子都失去耐心和爱的时候,我们凭什么相信别人会对我们的孩子,更有耐心和爱,是不是很荒谬,但我们如果愿意承认,事实其实就是如此。
可这与缪可心事件有什么关系?有关系,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网上所传缪可心所写的八篇“负能量”的文章。
我相信如果你看过,你定会觉得这个孩子写的如此之好,我不能说她才华横溢,天纵之资。
但是她的文笔干净,逻辑清晰,又有对生活的感悟,说实话我们好多成人,都不见得有这么深的觉察,能写的这么透彻,以她这个年纪来讲,实在是不可多得,不信回头看看自己家,追熊出没与喜洋洋的熊孩子。
所以文章可以表达一个人的内心,透过文章我们可以稍微的了解一下这个人。这个钟灵毓秀的小女孩,心思细腻、内心情感丰富,所以不难想象,她为什么会以这样的方式来抗争。
希特勒为什么那么反感犹太人,甚至后来屠杀犹太人,有人说原因可以追溯到希特勒在18/19岁的时候,受过犹太人的伤害,原因是因为维也纳学校两次拒绝他入学,而且他认为是一个犹太人的教授对他的拒绝。
他差点成了一个画家,虽然他的画距离大师级的绘画还差很远,但是他的画确实算不上差,甚至有的着色还充满了诗意……贴几张感受一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72138/0c4466d077cbec9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72138/e57b9e6693f044e7.jpg)
作为外行的我,简直惊为天人,你是不是也有很惊艳的感觉。但是正因为他的艺术特质,对于情感情绪的感受,比一般人更加强烈……
以至于这个伤害,扩散到整个德国民族对犹太人的仇恨,夸张吗?德国人可是非常理智的?你能想象到这个创伤的影响是如此之大吗?
虽然我们无法讲述整个事件,到底发生了什么?以至于伤害这么深,甚至牵连整个民族。我们且不谈到底发生了什么。
但是你有没有觉得缪可心的作文,也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感情很细腻的孩子,通常这样的孩子,对于情感的敏感度非常之高,在老师长期这么压制、恶意伤害的情况下,这个孩子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以至于跳楼的时候这么决绝……
她和父母平时的沟通如何?她父母有没有听过她在学校所经历的一切,如果没有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孩子经历这么大的委屈,居然都不和我们分享?
如果有听过,又是什么原因?让孩子觉得走投无路,父母的支持毫无作用?
我当然不是要给那个罪魁祸首的人渣开脱,因为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你永远不知道教我们孩子的老师,真实的面目如何?我们改变不了大环境,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这两个问题入手?
去思想我们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我们的孩子会跟我们分享,他所有的喜怒哀乐吗?我们会耐心倾听,像朋友一样,不批判、不教训,完全接纳吗?
当孩子不再和我们分享他们的秘密的时候,那不是他们叛逆的时候,而是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出现了裂痕。
你喜欢跟什么样的人聊天?一上来就各种教训,或者觉得你大题小做,表现出毫不耐烦的人交流,还是一个专注聆听,保持接纳、同理,就算不能体会,仍然给予支持鼓励的人聊天,答案毋庸置疑。
所以你的孩子是一个习惯表达情感的人吗?还是一生气难过,就跑到一边去的人,你有没有认真的关注过,还是觉得一个孩子能有什么屁大的事?
所以在这里我想说一下,如果你的孩子生气之后,走到一边,却不会回来找你,我希望你可以主动找到他,问问他的感受是什么?给予接纳、同理,慢慢的你们会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我们虽然为人父母,但我们并不是圣人,我们会犯很多的错,我们的话也不是金科玉律,给孩子表达自己的空间,他会越来越敞开,至少在面对这么艰难的时刻,他不会一声不吭的,用这么决绝的方式离开。
我也不是一个好父亲,但我愿意做一个好父亲,愿各位家长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