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发表了一下关于缪可馨自杀事件的看法,在一堆批判教师或批判缪可馨本人的评论中,我翻到了一条让我内心五味杂陈的评论:“为啥一个孩子被批评就会冲动到跳楼?我自己也有小孩子,想想就不可思议。”
大家揣测一下,这位母亲在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是伴随着怎样的情绪?
我想最主要的是愤怒,愤怒于自己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更愤怒于自己赶不上如今时代下孩子飞速进化出复杂心理状况的步伐。
说到底,这种愤怒滋生于中国父母对于育儿的无知。
当然,这种愤怒是潜意识层面的。身为父母,他们不会主动去暴露自己的无知。于是他们将这种对于无知的愤怒转化为对于孩子和社会的控诉。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现在的孩子怎么成这样了?”、“现在的社会怎么成这样了?”……
但是很少有父母能换位思考一下——现在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样。
5月26日,微博上空降一条热搜:全国政协委员徐洪玲提议“父母持合格证上岗”。
对此提议,我举双手赞成。为了交通安全,上路需要驾驶证;为了职业安全,工作需要各种资格证;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长大后至少不危害社会,父母难道不需要哪怕一次简单的培训和考试吗?
很多情况下,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父母都无力应对。孩子问“什么是生命”时,父母哑口无言;孩子青春期叛逆时,父母措手不及;如今,一个孩子自杀后,成千上万的父母在百度上搜“孩子为什么会自杀”。这样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反思。
回到上面的问题,对于孩子为什么会自杀,我给出了如下4个理由:
1.相对于成年人而言,孩子对于死亡的恐惧要少得多。
我们每个人都怕死,但是如果继续追问“我们为什么怕死”,这就是个经典的哲学思辨案例。如果你明确地知道死后会进入极乐世界,那死亡根本不足以畏惧,甚至会让你憧憬。
但我们所有人都不知道死后会去哪里,是下地狱,还是“万事空”。正是这种未知,才是我们恐惧的本原。
然而,孩子不会想这么多,甚至他们对于死亡完全没有概念。所以,自杀对于孩子而言,做起来要比成年人“轻松”。
2.孩子还没有构建起关于死亡的道德图式。
即使一个成年人克服了对于死亡的恐惧,那么还有道德这个防线在阻拦着他的自杀行为。他会想:如果自己死了,自己的父母、爱人、孩子都会悲痛不已甚至失去生活来源;自己引以为傲的工作项目还没有完成,自己的人生价值还没有实现……这些牵绊可能会将他拉回生活中。
但是,孩子还没有构建起关于这些因素的图式,他们决定自杀时是不会有那么多顾虑的。诚然,孩子很爱父母,但这种爱更像是一种本能而非道德层面的爱,是难以形成行为约束的。
3.自杀是一种“低成本”的负责方式。
这是最令人惋惜的一个理由。好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明白,犯错或者被误解等挫折是生活的常态。鼓励孩子从挫折中累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会大幅提高孩子的社会生存能力。遗憾的是,这个道理所有父母都懂,但真正做到言传身教的人屈指可数。
如果一个孩子从来没接受过这样的教育,并且性格怯懦羞于求助,那么可想而知,当他面对一个看似不严重但从未遇到过的挫折时,他基本没有可供选择的应对方式。缪可馨在面临老师说她“传播负能量”时,可想到的应对方式有:
①用辩论的方法说服老师:这个显然行不通,小孩子说不过老师。更糟糕的是,一旦说过了,后果更严重。
②认怂,假装认错道歉:这是大多数孩子的做法,但从结果上看来,缪可馨绝对不是这种孩子。
③找父母求助:对于很多家庭而言,父母并不在意孩子除了学习成绩以外的事情。父母总觉得孩子“傻”,什么都不懂,老师说什么都是对的。如果孩子因为类似的事情求助父母,得到的很可能是一句“管那么多干嘛?怎么能得分就怎么写!”。
这三个应对方式都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和代价。简单的权衡思考后,孩子得出了答案——自杀的成本最低。无需辩论,无需低头,无需挨骂,一劳永逸。
4.自杀是孩子悲壮的抗争。
中国父母有个最大的特点——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否认孩子的独立人格。
父母总说“我把你生下来,把你养大,所以你要……”、“你怎么不听话!”、“因为我是你爹!”……这是父母们在争辩时的惯用伎俩。
现在我们简单论证一下:按照父母的逻辑,“如果我给了你生命,那么你的行为就该受到我的控制”这个命题,我们用否定后件可得出“如果你的行为不受我的控制,那我就不能给你生命”的有效结论。由此可见,在父母的固有思维中,孩子是作为自己的附属品存在的,不该有其独立人格。
事实上呢?在网络信息爆炸的今天,孩子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是上一代人童年同期接收信息的成百上千倍,他们懂得的道理,学到的知识经验已经超出了父母的预期。这些道理与知识经验每天不停编织在一起,让孩子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过早地成形。也就是说,现在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有其独立人格与三观。他们心中有自己对善恶的判定标准,有对一切事物的自主见解。
当孩子的观点与父母不同时,父母仍然按照老一辈人的做法——强制孩子认同自己,甚至暴力使之服从。这种事情对于孩子的心灵所造成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一个拥有独立人格与思想的孩子,如果每天生活在与自己观念格格不入的家庭、学校环境中,其精神将饱受压抑之苦。参照第3条理由,孩子可能会选择自杀来摆脱这种困境。
上述4条理由是我给予这位“想不通”的母亲的答复,也想借此文章警醒更多的父母们。“孩子为什么会自杀”这个问题本不该由别人来回答。做个粗糙的比喻,一个产品经理问出“为什么我的产品这么失败”的问题本身就是对自己职业的亵渎,父母也是同理。
该不该生孩子、为什么要生孩子、生了孩子以后怎么教育?这三个问题,所有父母应该在孩子出生之前就要深思熟虑并得到明确的答案。我敢拍着胸脯保证,绝大多数的父母对于这三个问题的第一反应是:①该;②因为所有人都生孩子;③送学校教育之余,自己给讲点“真善美、努力奋斗”之类的道理。
挽救生命的医生,在执业之前尚且要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学习。而创造生命的父母,为何连一次像样的考试都没有呢?
人们总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这是人生的无奈。但我们更不该将这种无奈传递给下一代。
比起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我更希望让父母接受良好的教育。现在社会内卷化如此严重,人们嫉贫如仇,谁都不想看到孩子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饱受资源限制之苦。但比起财富分配不均的困境来说,更大的困境是,孩子出生在一个贫穷且父母教子无方的家庭中。父母整天只念叨着“你要拼命学习,你要出人头地”而什么都不做,经济的困境和教育的困境只会让孩子的未来在出生的那一刻就被定格下来。
如果一切都如此这般且无法改变,那么自杀姑且算是一条出路。
最后,希望缪可馨的离开,能有其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