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情感的节制,很多时候是让作品更耐品味的原因。
在朱自清的回忆性散文《背影》中,父亲所经历的事情,每一件都有千言万语值得诉说,但朱自清先生只用白描式的叙述语言做了交代:“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这样朴实无华的文字,让喷薄欲出的情感如熔岩般在地表之下蓄积,与肆无忌惮的宣泄相比,显得更有张力,更耐人寻味。
这就是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对情感的节制。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以为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做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所以,一个诗人是否伟大,首先要看他有没有激情的力量。当我们承认他有这种力量之后,还要看诗人如何控制这种激情的力量。
节制情感的方式,除了避免直白的情感宣泄,使用叙述语言代替烦琐的描写,当然也包括场景的合理取舍一一将笔力集中在让人印象更深、更有象征性的场景上,其他场景则以有意义的形式留白。所以,尽管朱自清先生关于父亲的回忆很多,但那个背影,尤其突出地留在了他的文字里,令人印象深刻、感慨万千。
苏轼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曾写道:“吾文如万斜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对于苏轼这样的大文豪而言,文章想要写下去,自然文思泉涌,能写到什么时候,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但他知道的是,好文章要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他这里所说的,就包括对情感的抒发和节制。
作为诗人的朱自清先生,并不缺乏狷狂高歌的生命激情,但在《背影》里,它们全部化作了超脱悲愤的淡雅。父亲的背影远去了,消失在人群里,有几分惆怅,有几分落寞,在过去与末来之间,在个人与他人之间,如此复杂,又如此简单。
好的作品,无不有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但表达情感的方式,并非越直白越好。过于直白的表达,虽有振聋发聩的效果,却也容易失去耐人寻味的情韵。
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学会使用“情感沉潜术”和“节制表达法”。强烈的情感经过时间的澄净,往往更能闪现恒久的光彩,而节制的表达——使用白描式的语言、做好场景的取舍、侧面烘托、藏情于景等,更能让这种光彩得到升华,让抒情更加动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