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
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
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
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
三国酒话:周瑜是真的心胸狭窄吗?周瑜的英年早逝让人扼腕痛惜,孔明三气周瑜的故事也是人口相传,都是说周瑜因为心胸狭窄而被活活气死,特别是临终那句“既生瑜何生亮”,更是让人觉得周瑜的心胸狭窄。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是不是因为人物的某一特征太过明显而忽略了其他的呢?周瑜是真的那么心胸狭窄吗,还是咱们有所夸大?
刘备从新野败退后,逃到荆州。曹操兴百万之众,准备南下。这时候为了抵御曹操,孙、刘准备联合抗曹,于是诸葛亮开始与周瑜会面了。
第一次见面,诸葛亮作为说客,来说服孙权结盟。孔明见到周瑜,就想着我要来智激他一番,于是就把曹植的《铜雀台赋》背给周瑜听,说什么这曹操大兴土木建造铜雀台,就是为了要把二乔抓过去享乐啊。周瑜一听那还得了,要来抢自己的老婆了。于是离座指北而骂。诸葛亮自以为得计,激怒了周瑜。可随后周瑜却说:“吾承伯符寄托,安有屈身降操之理?适来所言,故相试耳。吾自离鄱阳湖,便有北伐之心,虽刀斧加头,不易其志也!”这段话周瑜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讨伐曹操是早就有了的想法,并不是因为你们过来我才开始打算,并且北伐的意志也很坚定(刀斧加头,不易其志),所以就不存在“孔明用智激周瑜”这样的说法了。
统一战线后,周瑜开始找诸葛亮商量事情,从孔明的想法中周瑜看出他不是一般人,见完孙权之后,周瑜谢出,暗忖道:“孔明早已料着吴侯之心。其计划又高我一头,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整段话中,周瑜是以国家利益放在前头的,先是说吴侯的想法被窥出,然后才说他的谋略比我高,最后又总结的是“这个人以后会成为国家的祸患,要先把他杀了”,而不是“他的才华比我高,要赶紧弄死他”啊。从此处来看,周瑜并没有妒贤嫉能。
三国酒话:周瑜是真的心胸狭窄吗?后来周瑜听从鲁肃的话,要招降诸葛亮,但没有成功。于是周瑜开始“坑”诸葛亮,为的是找借口来杀掉他。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草船借箭。知道诸葛亮成功地“造”出十万支箭后,周瑜是这样的——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这句话也只是表明周瑜对诸葛亮的赞扬啊,试问一个心胸真的很狭隘的人,会去赞美自己的对手吗?
话说火攻曹操的计谋定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当时为隆冬之际,只有西风北风,没有东风南风,火吹不到曹操的战船上,周瑜一时束手无策,急的病倒了。这时诸葛亮来赐计了。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写毕,递与周瑜曰:“此都督病源也。”瑜见了大惊,暗思:“孔明真神人也!早已知我心事!只索以实情告之。”乃笑曰:“先生已知我病源,将用何药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赐教。”真若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的话,又怎么会低声下气的向对手请教呢?无论从哪里看,周瑜都是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个人的荣辱,只是小事而已。
赤壁之战后,周瑜开始谋取南郡。诸葛亮却使二虎相争之计,自己在后获利,巧取了南郡和襄阳。这时候的周瑜能不气吗?自己辛辛苦苦地与曹兵搏杀,诸葛亮却在后面呢窃取他的胜利果实,想来都很寒心。周瑜又气又急,加上身上有剑伤,金疮迸裂,倒地半晌方苏。周瑜是这样说的:“吾等用计策,损兵马,费钱粮,他去图现成,岂不可恨?”周瑜气的是计策上的失误,哪是什么心胸狭窄的气呢?
第二回是周瑜想要杀掉刘备,让刘备来南徐迎娶孙尚香,然后趁机杀掉他。但是最后计谋没有成功,媳妇儿还被拐跑了。于是有了“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谒语,给周瑜急的,金疮迸裂。没办法啊,计谋干不过人家,还被羞辱了,换谁谁不气啊。
第三回也是差不多,周瑜仍觊觎着荆州。于是骗计说要去攻打刘璋,让刘备给让条路出来。结果这个假途伐虢的计策还是被诸葛亮识破了,周瑜带兵杀入城中,还险些被擒。与诸葛亮的智谋对决,又输了一回。然后诸葛亮有写书来羞辱他,确实忍不了啊,自己本来有伤在身,加上诸葛亮的语言羞辱刺激,气绝身亡矣。
周瑜做事是一个很心急的人,一出兵巴不得马上就打胜,一张嘴巴不得饭就吃饱。自己身上有伤,也从不肯停下休息,一心就是打打打。本来就很急躁的性格,又多次输给诸葛亮,心里是更加的又急又气了。“诸葛亮三气周瑜”里的这个“气”,并不是周瑜心胸狭窄上的气,而是计谋不如上的气,是心态急躁上的气;再加上身上一直复发的箭伤,才导致了最后的气绝而死。所以周公瑾性格上的某些缺陷,其实是被过分地夸大了。其实周瑜要是忍耐一下,暂时放弃荆州,调理好身体,安定内政,休养生息,以长江之险固守,恐怕也不会是那个结局了,要知道,刘备刚刚占据荆州,他要面对的问题可比孙权的麻烦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