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本书,这本书之前我已经看到解读,未曾重视,因为看书名就感觉是一本心灵鸡汤似的书籍,无非就是接纳现实,改变能改变,接受不能改变的种种。但假期中总得学习,找不到好书,不如听一听。
这本书就是拜伦·凯蒂《一念之转》。在网络上搜索一下竟然还没有电子版的书。这本书的副标题就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
你不禁好奇起来,是什么样的四句话竟有如此威力?
没有找到电子就看其他人的解读,首先书中的金句就撼动了我的心,现原汁原味地分享出来:改变,并不是强行去扭转某个行为,也不是强行改变某个信念。仅仅只是让当事人看清楚事情的真相后就重新选择。
解读者使用了他在做个案时的一个例子,来说明四句话的力量。果然看到他所使用的案例过程,我似乎有一种觉悟:所有的改变,来自于来访者的自觉,这种自觉自愿源自他/她的头脑清明。那么什么样一个头脑清明的人呢?就是能够清晰地区分事实和想法。这与艾利斯的认知ABC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大的区别是埃利斯的B即不合理信念,他已经给你提供了一个模版,对照不合理信念的模版来觉察自己的问题行为背后的不合理信念,这有很高的要求,如何辨别不合理信念,是一般人很难完成的,认知不合理信念。而拜伦·凯蒂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提问,四句话相当于四个问题,前两个问题是将尼认为的事实转变为想法。人们有时候出现问题行为或者情绪,就是因为我们往往吧想法当作是事实。
前两个问题是:一、那是真的吗?二、你能百分百肯定那是真的吗?(区分事实和想法)
第三个问题是当你持有那种想法你会如何反应?这个问题可以让当事人思考持有那种想法自己的行为后果是什么样的。
第三个问题包括了两个小问题,一个时你能否找到一个理由让自己放下那种想法;一个是你能不能找到一个理由让你毫无焦虑地持有那种想法。(这是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两个小问题,也可以说是具体化的操作。让我不禁感慨一个好的理论能够开发出很多有用的可操作的方法。)
经过上述三个问题,第四个问题回答完侯,就能实现转念,“没有那个想法时,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没有批评,没有指责,没有羞愧和难堪,让当事人自己转念,有了新的选择,新的开始。这不就是心理助人自助的典范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