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孤独

作者: 慢蜗牛 | 来源:发表于2015-02-16 10:47 被阅读0次

也许是题目的吸引,在@东湖的尾巴分享的书单里,随便选择了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了两个部分,1.机器人时代——孤独中的新型亲密关系;2.网络化生存——亲密关系中的新型孤独。

机器人时代    从电子宠物到社交机器人,我们似乎离其有一段的距离。对于普通人来说,机器人那是在科幻电影里的情境。其实这些都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我相信,我们离机器人的陪伴并不遥远。

社交机器人的发明说明人类兜了一个大圈子,还是无法摆脱对亲密关系的渴望。人们看起来很心甘情愿地相信:如果我们疏远或忽视了彼此,机器人会补偿我们,程序早就设定好了,他们会带来虚拟的爱。当我们逐渐衰老,机器人会伺候我们;当我们的孩子无人照看,机器人会照料他们;当我们在逆境中精疲力竭而不能互相支撑时,机器人会给予我们能量。机器人不会对我们评头论足,我们得到前所未有的接纳和包容。一个老妇人说起她的机器犬:“他比一头真犬好多了。他不会干危险的事,不会背叛你……而且,不会突然死去、留下孤零零一个人黯然伤悲。”我们确实是非常脆弱、敏感的物种,我们缺乏安全感,而又渴望亲密关系。因此我们求助于科技,我们更依赖技术而非彼此。就是作者说的孤独中的新型亲密关系。

网络化生存   网络生活可以重塑自我,他提供了许多积极的东西——加强了友谊、家人的联系、教育、商业往来以及娱乐。在这个网络世界里,我们彼此简化成一个个闪动的头像,曾和我的一个朋友说过“你对于我,比这头像还陌生”这种朋友又该怎样定义。身边相熟的人,渐渐地变成了低头族。刷屏,刷屏,刷屏,手机代替了近在咫尺的交流。手机处处解救我们于无话可说的尴尬状态。我们似乎一刻都离不开手机,不然会觉得和全世界失去了联系。我们通过朋友圈不断的窥探和被窥探,但未必带来真正的交流。手机让我们有无数的方式,打发无聊的时间。我们再不能单独呆上一会,网络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网络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焦虑,产生了新的孤独感,我们永远也不知道坐在你旁边,拿着手机的那个人在想些什么。亲密行为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听到他们的声音,看到他们的脸和试着读懂他们的内心。

书中结语:我们对科技的期待越来越多,对彼此的期待却越来越少。我们正处于一个完美的风暴的静止中心,浑然不觉已成为科技的奴仆。

独处是刷新自己的状态,而孤独是失败的独处。我们没必要抛弃科技或贬低它的价值,我们需要的是把科技放回到它应处的位置。我们才是能够决定如何利用科技的人。

对不起、谢谢你、没关系、我爱你。这就是无论时光飞逝,无论距离远近,都让我们具有人性的话语。

相关文章

  • 《群体性孤独》—为了躲避孤独而来的孤独

    看完《娱乐至死》,再来看这本《群体性孤独》,感触更深。何为群体性孤独?我认为就是为了躲避孤独而来的孤独。在这本书中...

  • 荐书《群体性孤独》| 如何面对“新型孤独”?

    书籍:《群体性孤独》作者:雪梨 特克尔推荐评分:5星 《群体性孤独》本书为我们解读了互联网对于人际关系的双重关系。...

  • 《群体性孤独》| 董晨宇解读

    《群体性孤独》| 董晨宇解读 《群体性孤独》| 董晨宇解读 关于作者 雪莉·特克尔,麻省理工学院著名教授, MIT...

  • 群体性孤独

    在这个人类越来越依赖科技的今天,其实背后的有一含义就是,我们是在逃避孤独,每当我们感觉到孤独,都会在网络上寻找慰藉...

  • 《群体性孤独》

    互联网固然让人们的交往变得更加方便,但这种看似紧密的连接,实际上却加强了真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我们一方面可...

  • 群体性孤独

    “有时我听风过耳,我觉得为了听分过耳,也值得出世为人” 我做过最群体性的一件事就是读书,和全球不可计数的孩子一...

  • 群体性孤独

    最近在啃一本书《群体性孤独》,还没有完全消化完,先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在和一个阿里出来做物联网的朋友闲聊时,他...

  • 群体性孤独

    除了意外与梦想之外,人生大多数都是平淡的。想要活的精彩,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忍得住琐碎,最后...

  • 群体性孤独

    现代人平均每天会收到数千条消息,有些时候,消息像拥抱一样给你温暖;有时候,消息像噪音一样给你烦恼。我们每天都处在这...

  • 群体性孤独

    ▍群体孤独世界 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陷入了一个叫群体性孤独的世界。 互联网让人们可以跨越空间,在任何时间和空间都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群体性孤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iu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