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1726,阅读6分钟
最近几天我总是在想写一点感性的东西,像诗歌散文古文这样的内容。
可是就以往的写作经历来看,我基本很少写散文,诗歌创作也有点像哲理诗。
写作时总想着要去说一个什么道理,讲一个什么认知,那文本难免落入窠臼,散文肯定是变不成散文了,写来写去,还是一篇认知论的文章。
估计为了写而写,可能就有点勉强,还是得有些基本功,加上一点灵感,下笔如有神才能写得来这样子。
今天还是来说说关于“文学”和“文化”的认知。
没办法,或许最靠近文学的办法就是来说文学的认知理解,而要写点啥文学性文化浓度超标的东西,那是不可能了。
文学是不可能文学,这辈子都不可能文学,只能随便瞎写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
1
什么是文学。
忘了是在哪里看到过了,那书里对于文学的定义,和我曾经以为的文学,完全不是一回事。
原本以为文学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思想,是一个人的生活状态,然后把经历经验凝练加工,戏剧化文学化,然后就写出了一部文学作品。
但这书里对文学的定义却是文字的不同运用。
每当能够创造出一个新的文字使用模式的时候,新的文学也就出现了。
……
这个解答简直震碎了我的三观,原来文学就是文字游戏,而非理想生活的显化。
书中给出的解释也挺有道理的。
比如现在提到网络文学,你立刻想起来的是什么?
是不是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语言文字的新奇用法?
对,用法,这就是文学。
举个栗子。
四大名著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了。
如果读过原著,你应该对于不同名著里的语言风格有很深刻的印象。
名著的魅力,如果思想内容占了一半,那么其叙述风格就占了另一半。
试想,如果四大名著语言风格都是一个样的,区别只在于讲的不同的故事。
那它们还有多少魅力呢?
文学文学,这更像是一种学问科学,就像数学化学一样,数学研究数理,化学研究物质变化,文学则研究文字排列。
这样一来,我完全没有对文学的那种朝拜感了,如果以用法来判定文学,那文学所涵盖的人文精神,思想情怀,又该何处落足呢?
说到这里,我想可能是我并没有理会到文学用法的精髓。
或许是别人从更专业更具体的角度上来解释了文学,而并不是否定文学的内涵。
把文字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用法,全新的风格,难道那么容易吗?
文学的不断拓宽,不在于新的模式新的风格出现,而在于人。
因为只有人才有可能不断发生、出现新的风格,新的风格。
而所谓文学的新用法新风格,那是新人与文字结合起来了,然后出现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文字。
这样一来,新的文学出现了,可以叫这个与文字结合起来的人为文学家。
文学家不是研究或者学习出来的,而是涌现的,是一个人写作了十年二十年,甚至坐冷板凳几十年,甚至身后才出名的。
职场上没有文学家这一岗位吧?
文学家是陈酿,是需要时间的。
是一点一点慢慢发酵,被人慢慢熟知的。
2
那么,什么是文化?
之前网络上特流行一个说法,就是给中国人的总结概括——温良。
其他任何一个民族都没有这个特质,温良,是我们民族独有的特质。
具体是什么意思,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查。
不得不说,这个总结还是非常好的,并没有特别夸大或者扭曲。
由此,可以引入文化这一概念。
温良就是我们的一种文化,这是润物细无声,并没有谁主张或者强迫的,这是自然生长起来的,好像天生就带有这个特质,好像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人就有这样的特质。
什么是文化?
文化不会突然消失也不会突兀出现,文化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无常态的虚拟概念,有的人说现代社会人们浮躁物欲泛滥,文化变质了,人心不古了,大家都变得更唯利是图了,文化越来越糟糕了。
那这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线性的角度来定义文化。
文化的生命力不像你说的那么弱,也没有那么强,反正就是你是捉摸不定的,无法创造也无法抹杀的。
不管人们怎么变,当下的状态就是文化的流动。
说人们浮躁的,网络上那些沙雕图表情包鬼畜视频,是不是也就是在浮躁的环境下生成的,这个称为一个文化不牵强吧,这个文化是变好的还是变坏了?
说人们物欲横流的,那现在的各种小吃,各种餐厅各种食物的各种千奇百怪花样百出的吃法,那是不是也是物欲横流的一种表现,把吃说成一个文化,不牵强吧,这个文化是变得怎么样了?
至于人心不古唯利是图什么的,有这个方面的存在,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去,也有不同的呈现。
真的不用担心文化这个东西,它自己会调整自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文化不也就是这个样。
评论留言分享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