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华文学
NO.32《追风筝的人》【美国】卡勒德·胡赛尼

NO.32《追风筝的人》【美国】卡勒德·胡赛尼

作者: edgar_ | 来源:发表于2020-08-22 13:58 被阅读0次
《追风筝的人》

前言:《追风筝的人》虽是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但作品十分惊艳,人物刻画的十分细腻,细节处写的十分感人,不由让人怀疑这是不是胡赛尼的自传。相对于多线索的《群山回唱》和双线索的《灿烂千阳》,《追风筝的人》只有一条线索,阿米尔是整部作品贯穿始终的主人公。阿米尔象征着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年少之时做过一些让自己今后感到羞愧的事。这些事可能会伴随你一生,让你只能低头去看它。但每个人都会获得救赎的机会,即使是十恶不赦的阿塞夫,上帝也会打开一扇存有善念的窗户,让阳光照射进来,哪怕只是一瞬间,也会看见漫天星河。这便是这本书让人觉得悲伤却仍然获得力量的地方。

正文:

第一次读《追风筝的人》是大二的时候,那时候花了半天就读完,当时读的比较粗,读完并没有什么震撼。但后来看了一些别人写的书评,渐渐的发现了这本书的精彩之处。于是选择了二刷。

故事发生在阿富汗,主人公是富家少爷阿米尔和仆人的儿子哈桑。从小到大,忠诚的哈桑总是勇敢守护着性格懦弱的阿米尔,并为之做出一生的承诺:为你,千千万万遍。阿米尔无法面对自己的懦弱,便找了个借口陷害哈桑。在阿米尔背叛自己、陷害自己后,哈桑仍执意承受所有,直至最后在为守护阿米尔废弃的宅院时付出了生命。

之前读的时候只会觉得阿米尔的行为有点过分,但后来渐渐的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从阿拉米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嫉妒、懦弱、自私。哈桑对阿米尔的忠诚,使得在这个社会中逐渐迷失的我们感到羞愧、怀疑。怀疑这世上真的存在这种亲情以外的友情,但我们却忽略了这看似荒诞与愚昧的品质才是我们人类本应拥有的特质,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更加没有资格去阴暗的揣测。但同时我们亦要深喑我们内心同样与生俱来一直存在着哈桑,更好的选择而屏蔽内心的声音。在繁杂且多变的生活中,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让自己内心的尘垢堆积成疾,不求洁净明亮,但求无愧于心。

文章的结尾处,阿米尔对索拉博说:“你父亲是追风筝的高手,他不必看天空就知道风筝飞向哪里,有人说他只是在追逐风筝的影子,但我知道不是,他就是知道它在那里。”

我们或许并不知道我们心中的风筝到底在什么地方,人生错过或许就不会再得到,也许我们会忏悔,会救赎我们所做的选择,但这些似乎已经晚了。每当天空放飞风筝的那一刻,我们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我们是否真的忠于自己的内心。《追风筝的人》这本书真正向我们传递的不是哈桑多么忠诚和执着,而是让我们看到阿米尔,从阿米尔这面折光镜中看到我们自己的挣扎、自私、丑陋和内心的善良,然后获得学会珍惜美好的能力,而不是踏上一条漫长的、痛苦的赎罪之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选择,都可以赎罪。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都要勇敢去追求,因为自己的行为决定着风筝的飞行方向和高度,阿米尔追逐的风筝是亲情又或是友情,是坦诚又或是勇敢。在生活中中我们也应该这样,心中有个“风筝”,可能在这途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忠于自己的内心,将其付诸于实际行动,它便会带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因为午夜梦回时总有个人在心底呼唤:回到这来,这有一条做回好人的路。

结语:为你,千千万万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NO.32《追风筝的人》【美国】卡勒德·胡赛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jv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