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文社科专题征文读书
【重读经典|推荐一部小众作品《灿烂千阳》】

【重读经典|推荐一部小众作品《灿烂千阳》】

作者: 死宅文化研究所 | 来源:发表于2018-01-09 09:53 被阅读80次
【重读经典|推荐一部小众作品《灿烂千阳》】

《灿烂千阳》的作者卡勒德 · 胡赛尼也是《追风筝的人》的作者。胡赛尼出生于阿富汗,在少年时期移民到美国。在过去的年代,胡赛尼亲眼见证了阿富汗和美国的不同。相比于阿富汗,那个年代的美国更加富庶繁荣,和平安定。因而经历过这两种生活的胡赛尼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灿烂千阳》这部小说讲的是中东地区两个女孩的故事,第一部分的主人公是玛格雅姆,第二部分的主人公是莱拉,第三部分主要是玛格雅姆和莱拉之间的故事。

书中第一部分通过反衬的手法将理想的丰满和现实的骨感刻画得淋漓尽致。玛格雅姆是大户人家的私生女,由于她的母亲出身地位低的关系,因而无法成为父亲的合法妻子。玛格雅姆一出生就住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在玛格雅姆的成长过程中,她的父亲一直告诉她她的生活是美好的,而她的母亲则告诉她她的生活是很困难,很艰辛的。对于一个年幼的女孩而言,她更倾向于相信父亲的话,最终生活向她泼了一盆冷水。在她十六岁生日那天,她的父亲没有来赴约。她到城里寻找父亲的住所时也被拒之门外。第二天早上当她赶回家的时候她的母亲已经自尽去世了。

小说的第二部分写的是莱拉的成长经历。相比于玛格雅姆,莱拉的人生更加幸运一些。莱拉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在欢乐中度过的。她有一位青梅竹马的异性朋友,塔里克。塔里克很讲义气,无论莱拉出什么事,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保护她。后来由于战争的原因,塔里克和莱拉分开了,被留在本地的莱拉这才发现自己怀孕了。

在小说的第三部分,玛格雅姆和莱拉是在玛格雅姆的家里相识的。当时莱拉的家被炸毁,幸存的莱拉被玛格雅姆的丈夫救回了家。玛格雅姆长了莱拉二十岁,但是她们都在20岁的时候嫁给了同一个丈夫。一开始玛格雅姆对莱拉怀有深深的敌意,后来由于她们的丈夫虐待她们,莱拉和玛格雅姆站在了同一阵营。故事的最终,玛格雅姆杀死了虐待莱拉的丈夫,塔里克和莱拉重逢并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在阿宅看来,玛格雅姆是一个坚强又独立的女性。在得知母亲过世以后,玛格雅姆不哭不闹,而是用无声抗议拒绝了他的父亲。在父亲的大宅院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玛格雅姆不得不嫁给了一个大她二十岁的男人。新婚燕尔的时候,她的丈夫对她千依百顺,而当玛格雅姆流产以后,丈夫就对她百般挑剔,甚至拳脚相加。玛格雅姆就这样隐忍着度过了二十个年头,直到莱拉的到来。

故事中的另一个主人公莱拉身上是满满的正能量。她不像身边的其他女孩子一样习惯了逆来顺受,而是会想尽办法解决问题。同时由于莱拉十分聪明,面对粗暴的丈夫她总有办法对付。

当正能量对上负能量的时候,总有一方会获胜。庆幸的是莱拉的正能量同化了玛格雅姆,玛格雅姆第一次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她开始每天都想要见到莱拉,对莱拉的孩子视如己出。她们俩总是在一起谈天说地,成为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莱拉比玛格雅姆要幸运一些,她很乐观,很坚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不同是由于玛格雅姆曾经被生活欺骗过,而且她没有受过教育,只能用约定俗成的方式理解生活。经过她母亲的教导和现实泼的冷水,玛格雅姆身上是满满的负能量,并且觉得生活就是一场悲剧。而莱拉家庭合乐,父亲是教师,童年也有很要好的朋友塔里克。不同的人生经历早就了不同的人物性格。

总体来说,这部小说写的是旧时代的女性追求女权和自由权的故事,故事的背景放在了中东地区,结构上的起承转合也恰到好处,小说当中也有不少悬念和反转情节,算得上是一部很不错的作品。

文章的最后日常推荐,卡勒德 · 胡赛尼的三部曲: 《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和《群山回唱》。

其中,第一部《追风筝的人》讲的是两个男孩的故事,书中有一句经典台词: 为你,千千万万遍。而第二部《灿烂千阳》讲的是两个女孩的故事,最后一部《群山回唱》讲的则是男孩和女孩的故事。

最后,如果要我描述一下《灿烂千阳》这部小说,我会想到这段台词: 要描写浓烈的希望,就要先描写深层的黑暗,希望看到这里的你,能够积极地活着。

一起重读人文社科经典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读经典|推荐一部小众作品《灿烂千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kw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