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眼光,成为一种嘲讽

作者: 牛犁 | 来源:发表于2019-03-06 18:03 被阅读1次

1984年,伦敦的一家电视台播放了一档电视节目。

这个节目是讽刺抽象画的真人真事。节目共分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摄制组到大街上随便找了几个正在扫地的清洁工人,让他们用手中的扫帚,在一张准备好的画布上任意涂枺,整个过全部进行了录像。第二部分,邀请一批美术理论家和评论家,到某个画廊鉴赏一幅新近问世的抽象画。

大厅里仪式隆重,灯火辉煌。

清洁工用扫帚涂抹的作品,一本正经地悬挂在大厅中央。记者把理论家对作品理论上的分折、历史上的引证和哲理上的思考全部录制下来,然后与第一部分一起连续播放。

这个节目脍炙人口,一时在英国传为笑谈。使人们对这些知名美术理论家和评论家的审美眼光提出了置疑。

不过,人们笑过之后,那么问题来了,欣赏和创作这两个过程所依据的思想是否总是应该一致?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另一个笑话。一次大画家列宾和他的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的朋友在一片银白的雪地里看到了一小片黄色污渍,显然是狗留下的尿痕,就顺便用脚踢着雪和土将其掩盖了。没想到列宾看了很生气,并说几天来他总是到这来欣赏这一片美丽的琥珀色!

明明是一泡狗尿,可是在画家眼里却是不一样的色彩。

列宾看到的不是污渍,这是因为他用另一种眼光去看,用另一种思路去领悟,从而得到了与常人不同的感受。

不由得想到:在一个对象那里能看到什么?取决于我们用什么眼光,从什么角度去看;能领悟到什么?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思路,用什么思想方式去理解。

见仁见智的分歧,不仅存在于对抽象画的欣赏,对于写实画,对一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品评都存在。

那些被称为“妙手偶得”的作品,只是因为欣赏它无需改换读者的思维习惯就得到了称赞,而未必是作者刻意追求的力作。

那些被人们贬为“信手胡来”的东西,往往只是因为接受它需要改变我们自己的习惯思路,就遭到嘲笑,而在作者,却很可能是苦心经营之作。

不由得想到,欣赏者与画家的思想常常是不同的。正如评论家与小说家的思想常常不同一样。对绘画或写作的评价,往往是评论者本人思想的表达,未必是对画家和作家思想的解说。

但是做为一种眼光,一种能力,鉴赏家、评论家如果能从作品中讲出道理来,这个眼光既使高于画家或作家,又有什么不好呢?

就像一位摄影评论家在一个喜欢玩摄影的孩子不经意拍下的3000张照片中,选出了一二张精品,并将这个精品用理论的眼光宣扬一番,又有什么不好呢?

我们不能因为多数人看不懂抽象画就嘲笑他们没眼光,那是由于他们缺少这方面的学习。我们同样也不能因为艺术评论家评错了一幅画就嘲笑他们滥用眼光,那是电视台记者为他们设置了一个陷阱。

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眼光,不要让他们的眼光成为别人的嘲讽。

相关文章

  • 不要让眼光,成为一种嘲讽

    1984年,伦敦的一家电视台播放了一档电视节目。 这个节目是讽刺抽象画的真人真事。节目共分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

  • 无标题文章

    不要让为爱示弱成为一种习惯

  • 当文青成为一种嘲讽

    文艺,不过文学+艺术的合词,本是极为正常的词汇,加上青年,成为文艺青年,就似乎变得暧昧了,要是简称为文青,就有嘲讽...

  • 【原创·觉察日记】做自己

    20220727张光辉觉察日记:做自己 在成为自己的路上,我们常常陷入一种矛盾:我们不想在乎别人的眼光,可是却在不...

  • 三条箴言

    『行事要让人信任』 001 展示能力。赢得信誉的关键:靠谱,专业,说到能做到。 002 把眼光放长远。信誉的建立不...

  • 网恋怎么了

    1、 说起网恋,可能很多人第一感觉就是用一种嫌弃又嘲讽的眼光回答你,这都什么年代了,还相信网恋,你还是七八岁的小孩...

  • (中篇连载)十万个韦什么(2)

    教室里,哄笑声中,看韦升者眼光各有不同。其中有嘲讽者,有鄙夷者,有开心者,更有愤恨者。 他们嘲讽韦升的憨傻表现,鄙...

  • 英雄联盟中的八大流氓英雄

    LOL中什么样的英雄能够被称为大流氓?首先必须要让人感觉心烦,不仅长得要嘲讽,技能也要嘲讽;其次能骚扰别人,对方还...

  • 不 要让漠视生命成为主流

    法国学者史怀泽说:“当一个人把植物和动物的生命看得与他的生命同样重要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题记 ...

  • 老人专属定制,请用它接听来自儿女的爱

    全民信息化渐渐成为了一种社会主流现象,老年人也渐渐的成为了智能手机的主要人群,但如果要让老人愉快地使用智能手机,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要让眼光,成为一种嘲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lx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