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初唐遗恨:自由叛逆王子安

初唐遗恨:自由叛逆王子安

作者: 唐都浪子 | 来源:发表于2022-03-23 00:03 被阅读0次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附: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在狱咏蝉

一、过家家玩恼了,太苦毙

隋唐两代王朝的出现,说得通俗可爱一点,就是:北朝西魏时期,一帮权贵后裔过家家,可能因为分食果品的不公不均,不小心玩恼了,接着动了家伙闹腾出来的两个政权。

并且,隋唐两朝皇室的主要人物如独孤氏、宇文氏、杨坚、杨广父子;与李渊、李世民父子等等,都是难分难舍的姑舅亲戚。其中鸡零狗碎的瓜葛,隋唐演义里讲得清楚。

鲁迅先生说:二十四史,就是一本帝王将相的家谱。

隋唐史,也不免这些玩艺。以西魏朝为基座论,他们的一伙富N代玩得倒很热闹,而悲催的是:玩的过程中造就的灾祸,却让大伙买单;使得社会中下层人士简直苦毙了;底层百姓更不消说。

倘以政治文化角度论,新朝建立初期的首要政务,就是把前朝接收过来的降臣,统统纳入敌对势力之列洗脑专政,整你没商量。

可想而知,其中的中下层仕人,想要翻身成业是怎样的艰难;必须要怎样绝好运气和不懈努力,才稍能如意。

加之奴性文化特色熏陶,惹得其中文人在拼搏求仕之途难免颇具几分媚态和媚骨。可耻吧?但我表示深度理解和极度同情。因为儒教的精华,就是要弟子为主子服务。

换个角度说:仕人之苦楚,是因向新主卖货自荐以求得晋级而产生;即使才华盖世,却仍难免媚态。史上新政之初的如此特征,也注定此类中下层仕人,因不得其志而使骨子里同时具有深沉的叛逆情结。初唐文坛四杰之首王勃者,正是唐初此类隋末降臣的后人。

南梁王朝

二、王勃家学渊源颇深

王勃的才华和胸襟,十分了得,但有几分媚态和媚骨,另具一定叛逆情结。王勃,字子安,大约生于650年,大唐建政三十年之后。

王氏一族,是南梁至隋初时代的豪门望族。王勃的远祖王份,为南梁权贵兼文豪。南梁时代文豪江淹,就是妙笔生花江郎才尽俩词说的那位才子;王勃的远祖王份,与这位江郎大约同时同朝。

南梁时代的王氏,姻结皇室,显达之极。王勃的祖父王通、叔祖王绩都是南梁之末,到隋初时期的权贵兼大儒。直到隋末唐初,王氏都享有较高社会地位。唐初之时,王勃的父亲王福畤仍然在朝为官。王勃幼时有神童之誉,被召入皇宫,陪伴太子李贤读书。

太子李贤被废后,王福畤陷于新政斗争漩涡受到打击,远贬交趾,做了县令。王勃也因此牵连,不慎惹下命案,加之自由成性、恃才放旷,被逐出宫廷浪迹江湖。

交趾,今之越南河内。啧!难怪后世贤孙念念不忘汉唐雄风。汉唐时代的河内,只是南中国的边区政府。如此厚实家学渊源,复加天资聪颖才华盖世,王勃名列初唐文坛四杰之首。

三、大唐宦游很累

初唐的革新派学人诗人,虽然鄙视当时流行的奉迎式上官体、崇尚言之有物的诗风、主张文学实用价值;但依然无法掩饰魏晋以来文坛与政坛的浮华虚夸之风,并略带悲丧之调。这种特征,应该缘于他们对六朝和隋唐时代历史变迁的感慨。

王勃的五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出色的写景抒情杰作,笔力雄浑,内涵充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其写景,既体现宽阔的将相胸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其抒情,又表达豪爽的男儿情怀。同时却无法遮掩自己略带忧愤的心情。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宦游二字,正是求仕之途浪迹萍踪的辛酸写照。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位被称作杜少府的朋友,求仕之途初见音讯,将去蜀州上任。分别之时,他们相互鼓励劝勉,时时忍不住提襟拭泪。简直说尽宦游苦楚。或者心中还有其它不平。

四、成就神话的必然性

成就王勃最高文化名望的杰作,是他的骈体文章《滕王阁序》。滕王阁,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主持修建的江南楼阁。

李渊很早在太原做唐国公之时,就已妻妾成群;他有许多儿子:李世民是第二个儿子,李元婴是第二十二个儿子,爵封滕王,时任洪州(南昌)都督。呵,滕王元婴与李世民中间,还隔着二十个哥哥哪!

滕王李元婴,骄奢淫逸,据说他酷爱艺术,还有点艺术天赋。起初,只是为让一群婀娜多姿的苏州名伎和仪态万方的江南粉娃有个象样的跳舞所在,遂起意建造此楼。

殊料,皇家权贵一个享乐的潇洒念头,成就一处千古名胜的样板工程。

南昌滕王阁、武昌黄鹤楼、岳州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楼阁;是古代建筑艺术史上的辉煌成就。很装地说,都是古中国劳动人民在文化、艺术、建筑领域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中国劳动人民税金和血汗的形象集锦。

王勃来到南昌滕王阁,实属偶然。

他要去交趾探望父亲,路过洪州(南昌)歇脚。时任洪州刺史的地方长官,名叫阎伯屿。他在滕王阁大宴宾客,为一个同僚饯行。王勃恰逢到此被邀入席,可见唐初的王氏依然颇有名望和地位。

想必这个宴会,一定还具有其它很深的文坛政坛社交意义,因时过境迁,已无法详考。总之,阎伯屿邀集江南各界名流在此尽情潇洒。佳人美酒,风花雪月;席间定然少不了吟诗填赋的雅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据说,阎刺史其实早已安排他的女婿准备了序文;于席间,不过假意客套一番,恭让友人来做。不料,王勃年轻气盛毫不客气,提笔运气一挥而就;终于弄假成真。

据传,阎伯屿见状黑着脸,只好将就作罢;但又命人在王勃身边守候,边写边念报与众宾客欣赏。当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时,阎司令长官不禁弃杯叫好。满座皆惊,称奇道妙

王勃这下帅呆了。

《滕王阁序》写得确实好: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算是魏晋唐宋文章中一篇集引典、评史、明理、叙述、写景、议论、抒情、伸志为一体的超级杰作。

王勃几乎使中国文章的各类创作手法,包括平俗的应对、恭敬、吹捧、酬和、客套等等日常实用文的写作,都达到一定高度。声律讲究,词藻华美;间错有致,相得益彰;抑扬顿挫,过节无痕;堪称中国文化文学史上一绝。

做为宦游者,王勃展示风采的同时,也隐隐流露怀才不遇的感慨。究竟王勃是否从此得到当朝权贵关注,现在已成文史疑案,无法详考。

但可以肯定,王勃于偶然间成就的这篇中国文学神话,带给当代和后世的感染轰动,并不亚于曹子建的《洛神赋》;并且在写实、言物、伸志、抒情等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可能都沉浸在王勃盖世才华中,只顾陶醉而忽略一个重要问题。即:当时仅有二十几岁或说十几岁的王勃,为何在此时此地,能把才华发挥到极致的境界?

也就是说:成就王勃这篇文学杰作的必然性因素,究竟是什么。就此疑问略述己见如下。《滕王阁序》之末,王勃还有诗云: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物换星移,是王勃对历史变迁的感叹。潭影日悠悠、长江空自流;是他站在大自然变化的角度,看待历史的变化发展。一个弱冠童子,其诗文的见识境界,为何又能如此成熟老道?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江南大地的这一景象雄姿,正是当初南梁王朝势力范围所及之格局。那么,王勃的心胸,为何还能表现的如此豪迈?

开篇已探明:王氏一,乃南梁名门豪族,姻联皇室,显达一时。而滕王阁所在的洪州南昌之地,正是南梁都城南京侧翼、通往江汉湘越的门户。王勃到此,眼见滕王阁之辉煌壮丽;恰逢宴会之上,当朝权贵无限风流。对照自己仕途的落魄,难免不让王勃回忆南梁时代王氏先祖的英姿。

阁中帝子今何在?

表面看去,是王勃对滕王李元婴的亲切问候。而现在既然已探明原委,当完全肯定:当时的王勃,就是对魏晋南朝时期王氏先祖英姿的缅怀。其中暗藏着叛逆情结。

其实,王勃之所以能够成就此文,偶然中更见必然的一个条件,应该是先有开始喧宾夺主的这一主要前提。

他说: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以王勃的学识修养观照,他不会不懂这种场合的礼节和潜规则。

就是说:为宴会做序文的雅举,无论如何都轮不到王勃一介书生头上。王勃自己也知道得明明白白。而之所以他敢于喧宾夺主,除了对自己的才学胸有成竹,还应缘于他敢作敢为的叛逆情结,带来的勇气和自信。

再从旁观者的角度观照:以王勃的家世和家学渊源而论,中国文人在此类叛逆情结、忧郁情结、落魄情结共同作用下成就的文化巨著;与曹子建的《洛神赋》一样,可能只有在特殊时代、特殊地域、特殊人物身上;当这些偶然条件成熟之后,其必然性才可能发生。

恰好,这些必然条件王勃全都具备,于是《滕王阁序》诞生

五、结束诗语

初唐社会中下层文人的叛逆情结,从好处着眼,就是他们在文化、政治领域所体现的大胆革新精神

不只是初唐四杰主张的文学创新,而在稍后沈铨期、宋之问、陈子昂等少壮派骨干主张的政治革新,都有所体现。当然,宋、陈之流的得志,自然与武则天创新的意志有关。

从另一个较为复杂的角度着眼,此类连同忧虑情结、落魄情结在内的叛逆情结,一旦在各个阶层文人身上布满,倘又得不到及时理解安抚,恐怕会引起主流思潮剧烈激荡,继而影响到其它领域。

不久之后,初唐文坛出现一个侠义型才子骆宾王,他更加怀有叛逆情结。骆宾王,初唐时代出身下层官吏家庭的文人,满怀一腔济世之志,却处处碰壁;求仕之途,虽才高八斗却非常不如意。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既然一片丹心无处寄托,那就另做打算。事实正是如此:几乎沉寂大半生的骆宾王,后来在大唐一位元勋级高干子弟徐李敬业的怂恿下,由他主笔发檄,于扬州发动兵变,向大唐武后王朝寻求平等。

或许,起草《讨武檄文》的骆宾王,与创作《滕王阁序》的王勃一样;他们胸怀的气度,正是烟雨蒙蒙的江南半壁。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约二百年后,晚唐诗人杜牧面对大唐江山的衰微,向历史变迁中秀丽无比的江南半壁,发出同样博大的感慨。

但天才大都早死。从洪州南昌到南越,前往交趾渡海之时,王勃不慎落水受惊而亡,终年二十七岁。初唐时代,一颗辉煌耀眼的文化明星,溘然殒落。

唐都浪子《诗解大唐》:王勃的叛逆情结

相关文章

  • 初唐遗恨:自由叛逆王子安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

  • 初唐四杰-王子安

    初读王子安,年幼无知,满篇皆是晦涩难懂,戚戚置书台上,神游太虚。六载春秋东逝。 再读王子安,满目欣赏,措辞三分里七...

  • 初唐遗恨:幽怨面首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一一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说起来十分可怜。以面首二字冠之,似...

  • 初唐遗恨:落魄愤青骆宾王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 入...

  • 初唐遗恨:跳槽白脸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一一宋之问...

  • 初唐遗恨:诗坛狂人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侯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一一杜审言...

  • 初唐遗恨:卢杨的求新精神

    边地遥无极,征人去不还。 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 望断流星驿,心驰明月关。 藁砧何处在,杨柳自堪攀。 一一杨炯:...

  • 题滕王阁

    乾州二少/诗 初唐龙门王子安, 滕王阁序赋神篇。 沧海桑田高阁逝, 斗转星移越千年。 余今慕名观胜迹, 听...

  • 盛唐还未至,君却止盛唐。

    有这样一位神童,出自古绛州龙门儒学世家,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便是王勃,王子安。 王勃自小聪敏...

  • 王绩:酒中体味人生

    说到王绩,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说其他的后代,可能大家如雷贯耳。此人便是初唐F4之首王勃,王绩乃王子安的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唐遗恨:自由叛逆王子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qot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