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家庭治疗专业发展现况
家庭治疗有效吗?
成功的家庭治疗能有效促进家人沟通、减少问题行为降低再犯率,而且四年后追踪发现其效果仍能维持。
具体点说,比如社会学习取向的家庭能减少儿童在家庭及学校的攻击行为,并提升其家庭凝聚力,行为取向家庭治疗的儿童管理训练课程能帮助单亲家庭的父母;严重的精神疾病多半与生理因素相关,家庭治疗可以协助家人支持患者,减少引发症状的互动行为;家庭治疗减缓儿童抑郁症状的效果和心理动力治疗同样显著,所需疗程是心理动力治疗的三分之二。
实证研究结果解决不了的问题:
1、关于家庭治疗成本较昂贵。一个案主在个别咨询中对事情获得新体会,回到原来的问题背景中也往往会因对方没有改变而感到挫折,改变因而难以持续。所以家庭治疗表面看似劳师动众,但就结果来说,家庭治疗可能成本效益更高。2、关于家丑不外扬。如果一个人因为问题难以启齿而不愿去看医生,那么一旦问题变得愈来愈困扰,自然也不得不去就医。所以本书的目的在于回到基础教育层面思考,如何失去不同领域的助人工作者,在他们的专业工作中融入系统思维。3、他们不会来。有的家庭成员不愿意来时,需要治疗师心理完全相信家庭治疗,并教会已到来的家庭成员去说服不愿意来的家庭成员。治疗师还需要知道可以和不同治疗师分工合作,各项处理同时进行既省力又有效。万一有不成功的时候,治疗师也不能失去信心。
家庭治疗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婚姻家庭治疗是五十个最佳行业之一,未来的发展会相当蓬勃,需要我们有志之士投身其中为了家庭治疗的长远发展而努力。
第四节 古典系统理论与其限制
系统理论一般有“整体大于各部分总和”、“殊途同归性”、“恒定”等概念。
整体大于各部分总和:合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了解所有小单位的各自功能,不代表能了解系统如何运作,困为“系统会出现新东西”。
恒定:当家庭受到威胁或干扰时,会自动努力恢复、维持稳定,维持的方法甚至包括其中一个家人出现精神症状。
控制论:家庭像自动控制机械装置一般,会自我校正以维持稳定状态。这样一来,问题的成因变得不重要了,因为因与果会不断互相影响、循环不息,形成所谓“因果”。
所以我们要处理的范畴其实是人的“关系”。
第五节 区分学派的教学训练模式及其限制
各种歧异的取向其实是历史脉络发展的结果,是这些创始者的人格特质、性别、训练背景、服务对象和当时社会需求交互作用的产物。不同取向的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的作为,相同的成分远多于相异的成分,无论什么学派的家庭治疗师,面对的都是家庭,而家庭的故事与动力往往有许多共通之处。培养“核心能力”,也就是不分学派,所有家庭治疗师都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第六节 家庭治疗师的核心能力
家庭治疗师的五种能力:
概念;1、在进入治疗时,家庭治疗师需要熟悉个人、伴侣、家庭等系统理论概念,也要对案主可能身处的各种不同系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2、在评估与诊断时,家庭治疗师要具备进行评估所需要的各种理论知识,饮食发展性、关系动力及病理现象等领域,也要熟悉评估的方法及可运用的工具。3、治疗计划及个案管理,知道应对特定救助问题最有效的理论及治疗方式,了解药物对治疗的效果与对案主的影响。熟悉有助康复的各种资源与服务。4、治疗介入,理解各种个别与系统治疗模型及其应用,并知道特定治疗模型的优势、限制及禁忌,以及一个模式包含家庭失能、诱发疾病和文化缺陷等假设可能会造成的伤害。5、知道与婚姻家庭治疗相关的当地法律和规定,知道服务机构的政策与工作流程。知道专业伦理标准,并了解作出伦理决定的过程。6、研究及方案评估。熟悉与婚姻家庭相关的既有研究文献,了解相关的研究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