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32岁的聂绀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5年,他写了一篇文章《谈娜拉》。在文中,他提出了三类娜拉的思想。今天读来,仍然闪烁着深刻的思想的光芒。
聂绀弩认为的第一类娜拉,当然是剧本中的娜拉。但对中国人来说,她的面貌,却不见得很清楚。因为剧本不容易描写娜拉的日常生活,也不容易刻画她个人的性格。但娜拉弃家出走,的确是一个典型,是一个觉醒的典型,并且能够勇敢采取行动的典型。典型的意义在于引导,在于榜样。
聂绀弩认为的第二类娜拉,当时30多岁的妇女。这类娜拉,形体上大约有一双裹坏过的大脚,扁平又窄狭的胸脯,耳朵上留着永久长不还原的针眼等特征。但他们敏锐地感到她们的母亲以前的女性所不能感到的生活上的苦痛,并且不能忍受它,虽说母亲以前的女性都忍受过来了。她们觉悟了,她们走了,摔掉了自己的家庭、配偶,甚至儿女。聂绀弩热情地讴歌说:“(这些娜拉)不必是什么英雄,自然完成了英雄的任务;不必有什么理想,自然合乎历史进展的法则”。她们的行为完成了那一时代的任务!
聂绀弩认为的第三类娜拉,新时代的娜拉。新时代的娜拉将以完全不同的姿态出现。所感到的痛苦又不仅是自己个人的痛苦;采用的战略,不会是消极抵抗,更不会单打独斗。他们作为集体中的一员,为现实生活在高压之下的全体女性而战斗。这类娜拉在哪里?就在身边。虽然现在还是些无名的人物!所以为了表现这类娜拉,我们需要新时代的“易卜生”。
我有一种感觉,这第三类娜拉,就是照着中国共产党来画像的!当时激励共产党员去努力去奋斗去战斗的,就是一种为了大多数人解放的理想!所以我觉得聂绀弩赞扬娜拉,尤其是赞扬第三类娜拉,其实表现他了对共产党宗旨的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