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教书先读书,善教者必善学者。读书是教育者的根。而在阅读过程中,阅读笔记对于我们理解文本、梳理逻辑以及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思考来说,都是一个关键工具。那如何记阅读笔记的呢?
关于读书,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厚积薄发;要拨开云雾,才能看得透彻。
一、带着批判与吸收去品读全文。古人言: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要有批判思维,这是我的视角与态度。读书不是复印,不是让你全盘接受,我们要去分辨、鉴别、吸收、批判。我们要带着质疑与批判的眼光,带着逻辑性与辩证性的判断,带着逆向思维的方法来求证。如此,我们的思维会发散、思路有逻辑与辩证,在批判中吸收与内化!
二、带着临摹与借鉴去摘抄精华。读书时,有时我会在上面做笔记、点评、摘抄,甚至亲自临摹与仿写,旨在让书本在我的阅读后变得富有生命、进而化成自己的语言。
三、带着思考与共鸣写读书心得。读书是自我提升的过程。阅读后我会带着思考与共鸣写读书心得。如果没有及时记录,你的灵感就会稍纵即逝;没有认真整理,你的头绪会杂乱无章;没有积极思考,你只是在实录生活。笔录我心,心随我想。有写作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升华,有升华才会成长,让自己在为师之道上更理性、健康、快速地成长。
与书为友魅力阅读
做阅读笔记要建立在有效阅读的基础上。首先要认真阅读一本书,其间,辅以“跳读”和“速读”,保持张弛有度的节奏,可以把更多精力集中在书的精华内容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上。
1.摘录储备精华:把阅读到的精彩的、有意义的语句、重要的片断摘抄下来,可以分类记录。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有需要时可以从“宝库”里搬出来,以便参考。
2.批注凝神聚力:在阅读时,为了加深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圈圈点点,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不同标记勾画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
3.读后感输出收获:读书之后,可以将心得体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写下来。在此过程中,不断推动自己进行深层思考,同时也能检阅并提升读书效果。
“三记法”:记感动,记疑惑,记精彩
一记书中让自己感动的文字。书中让自己感动的文字,就是那些能引起自己情感上共鸣的文字。这些文字有血肉,有温情,有灵性,让自己欲罢不能,只有摘录下来,以待日后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才能让书籍滋养自己的心灵。
二记书中让自己疑惑的文字。在读书过程中,有些一时难以理解的文字,我们要及时记录下来。在适当时机,我们可以通过查阅别的书籍,或者向别人求教等方式,去搞明白这些文字表达的意思,抒发的情感,揭示的哲理。
三记书中那些特别精彩的文字。或是景物描写精妙绝伦,或是人物描写精到传神,这样的文字,都要摘录下来。摘录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能够建构自己的语言体系,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阅读笔记的四级版
1.0版:散,随文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时,看到深有共鸣或启迪的文字,一定要圈圈划划,如果再写点批注更佳。
2.0版:厘,梳理摘抄。随文圈画批注较多时,我们要对其进行梳理,因为当时留下的阅读痕迹只是即时所写,之后梳理时可以进一步整理,把最精要的部分摘抄下来,以备后需。通过这种方式把阅读变“薄”。
3.0版:聚,写读后感。我们往往会遭遇这样的尴尬:读了很多书,最后没有留下什么,那是因为心灵还没有好好品味。如果写写读后感,那就能重新审视阅读过程及阅读内容,把那些散落的思想聚拢起来,然后提炼,把书读到心灵深处去。
4.0版:用,反思实践。阅读的最高境界当是学以致用。读完一本书后,其间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当掩卷反思,与自己的生活、工作结合起来,然后运用到其中,以解决实际问题,让所读“活”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