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弗洛伊德本人就认为自己属于癔症人格。精神分析取向的治疗师习惯性认为,癔症型人格者常常使用较为成熟的防御机制。
2、癔症型人格者通常表现为高度焦虑、情感强烈和过度反应,尤其是人际关系当中。
3、癔症人格者的气质特征包括情感强烈、极度敏感和喜欢社交。
如果婴儿一受挫折就又踢又叫,一开心就高声喧哗,那么很可能天性具有癔症倾向。
4、弗洛伊德认为内心欲望的过度强烈可能是癔症个体的典型特征,他们渴望口欲的满足,期盼爱情、关泽和亲密感。
5、这类人群具有较高的情感依赖性。他们需求刺激、却又会被过度的刺激压垮,因而在遭遇应激事件时容易出现适应不良。他们和分裂样个体在敏感性方面比较相似,但他们一般乐于与人交往,不像后者那样离群索居。
6、癔症患者可能在口欲期和俄狄浦斯都存在固着。
一个天性敏感,渴求满足的女婴特别需要母亲无微不至的照料,但对方却没能让她感到足够的安全,满足和有价值。她日减失望,成长到俄狄浦斯期时,通过贬低母亲来完成与她的分离。
7、癔症人格的个体一般使用压抑、性欲化和退行等防御机制。他们付诸行动是用于对抗恐惧,恐惧对象常常是幻想中的强权或来自异性的威胁。
8、癔症人格者的潜意识中包含过多的焦虑、内疚和羞耻,加之长期冲突张力导致的紧张气质,造成癔症人格者对刺激十分敏感。其他人可以轻易应付的体验,他们常常使用解离防御来减轻压力。
9、癔症心理的关系模式: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如果过分表现出刻板的性别角色,就容易发展出子女的以下特点:女孩渴望依附男性而获取地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