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经过我一年以来对佛教脉络的摸索, 囫囵吞枣地看了不少大小乘的经典和介绍, 最后认定南方上座部的巴利文经藏是大小乘各个宗公认,保存的最完整原汁原味接近原始佛陀教导的佛经,只要一门深入,就能打好学佛的理论基础。 不然门派太多,东一扒,西一扒,不容易掌握。
这套经典在日本也已译为日文并收录于《巴利语三藏》中,台湾元亨寺参照日文译本翻译了全文为汉语,另有英文等多国语言译本, 我还入手了菩提比丘翻译的英文版作为对读对象加深理解,最后推荐庄春江的中文翻译版本,尤其是南北对读部分比较了阿含经和巴利文经同一个部分的不同之处。
看了很多注家和高僧的二手解读后,我还是决定自己直接来看原文,并整理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反复参阅,增添心得。
SN.1.1 暴流之渡過經
原文: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0001.htm
这篇经文讲到一位天人和佛陀的对答。 重点部分
问:「親愛的先生!你怎樣渡過暴流呢?」
答:「朋友!我無住立、無用力地渡過暴流。」
问:「親愛的先生!但,你怎樣我無住立、無用力地渡過暴流呢?」
答:「朋友!當我住立時,那時,我沈沒;朋友!當我用力時,那時,我被飄走,朋友!這樣,我無住立、無用力地渡過暴流。」
个人心得笔记:
这里的暴流指的是世间的烦恼,痛苦的负面情绪以及由此产生的障碍, 像湍急的洪水一般。
而無住立、無用力是度过这样的暴流的方法,北传杂阿含经翻译为无所攀缘,亦无所住。菩提比丘翻译为不停止,也不用力。佛陀又进一步解释说, 如果他停下来而不用力,那么他会沉没,而过度用力挣扎想要摆脱现状,他会被暴流卷走。
这一段话可以看作是对正确修行心理的一个高层面的概况。 太过精进则偏向于苦行对身体过度折磨,内心对于成果有强烈的期待,导致心失去了平衡,升起患得患失的心理,那时就会被世间烦恼的洪水冲走。 这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用力过猛, 欲速则不达。
而它的反面则是太过放逸,修行上停滞不前, 由此沉入世间苦海,无法度过暴流。
佛陀另有一个调弦的比喻,说调整修行的心要像调琴弦, 太紧了琴弦硬邦邦,太松弛了也不能弹出饱满的音符, 要恰到好处, 不急躁不松懈。 从这些比喻可以推论出,作为一个初学者,这样一个状态是需要我们随时关注和调整的, 像是在跑马拉松, 在没有到终点之前,我们要能够时时注意调整自己的呼吸, 感受肌肉的用力和紧张程度, 摆臂和迈腿的动作有没有和呼吸好好配合起来, 怎么才能够调整到最省力的动作。而无论是不顾身体状态用力快跑还是停下来不跑都无法让我们到达终点。 努力,不如用对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