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川叔的《打造个人品牌,你不可不知的坑》这节课,那磁性的声音如林间的溪水淌过心田,沁人心脾,过耳不忘。他抛砖引玉,详略得当,有理有据,深入浅出的讲解,让人获益匪浅,下面就由我这个搬运工来为大家输送这节课的精华之泉。
第一,打造个人品牌,首先要避开一个坑
不要动不动就开公众号,多刷脸,多积累或许更有必要。
有人说现在是全民写作,全民读书,全民开公号的时代。互联网使我们生活便捷的同时,也浮躁了大家的内心。看到大咖们开公号粉丝量蹭蹭上飚,叔们哥们在平台上嫁接广告哗哗赚钱,羡慕嫉妒的恨不能自己立刻开通一个,写上几篇文,坐等粉丝量蹭蹭飙,梦想着有广告商可以找上门来洽谈合作。这种想法着实有些幼稚,就像川叔在课件中讲到的,这样开的公众号其实就是亲戚朋友的聚集地,没什么作用,也促使不了个人成长。多刷脸,多积累才是正途。
什么是多刷脸?从哪儿刷脸?如何积累?
刷脸,说白了就是多露脸,多到互动互助型社交平台上转转,譬如简书、知乎、得到、豆瓣等等。多写文章,多投稿,哪怕次次被虐,拒稿到让编辑记住你了也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能力。不要惧怕失败,每一次的失败都是为下一次成功做铺垫,多写多发现问题多改善,没有人一开始就会把写作写的很好,量积累到一定时候必然会发生质的变化。等时机成熟,在这些社交平台上也混的风生水起之时,再去开公号,就会有另一番光景。农村包围城市,在抗战年代,我们伟大的毛主席不也采取这样的策略而取得胜利吗。
第二,做个人品牌要分为标签化、产品化、品牌化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顺序可以打乱,但缺一不可。
�标签化:我有什么 我会什么 我看什么
标签化应该也的确是打造个人品牌的第一步。
很多人看到这个概念可能会很模糊,因为他们并不清楚自己的标签是什么,不知道身怀什么能力与才华,这个没关系。多尝试就好,不试怎么知道擅长什么,又如何了解自己圆规的圆点在哪里。川叔用了7年的时间才从写情感文章转到了职场,我们拿出一些时间来探路又有何不可?不行动永远是在原地踏步,甚至是后退,迈开步,才会有发现。尝试的过程中,要尽量秉承短时间内集中一个主题写作这个原则,不要涉及太多领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涉及领域越多,越平庸,精、尖与深度才是我们需要极力追求与用心打磨的。起步初期也可以模仿大咖们的写作风格与模式,但是要注意筛选,我们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大咖之所以是大咖是因为他们已经历了大量的前期积累,到了需要自我丰富的层面,这个时期的他们并不完全适合我们,模仿需谨慎。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成功的找到了自己的标签,接下来就应该将其进行提纯与简炼,形成与他人的差异,自成一派。写职场文章的并不只有川叔一人,但他却能脱颖而出,这离不开文笔的积累,也与他的另辟蹊径有关,在别人赶上之前先变成专家,在其他人都泛泛写职场的时候,川叔已将职场细分成好几个小主题,每个小主题写上几篇,持续的释放,最终获胜。
产品化:我懂什么 我讲什么 我和谁混
产品化,是指可以将个人知识、经验、能力转变为现金价值。我们需要有充足的料可以持续输出;发表的演讲可以将人留住,之后要有更多的人慕名而来。这些需要我们不断的研发产品与提升自己,也需要大家抱团取暖,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多跟牛人与大咖接触,借助他们的力量来自我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会使产品价值更大化。
品牌化:我想什么 我玩什么 我吃什么
众所周知秋叶大叔是以擅长PPT而成名,那时候PPT就成了他的标签,人们提到PPT时就能想到秋叶,他成功地将PPT标签化后开始做训练营,教大家如何制作漂亮而抢眼的PPT。如今的大叔经历了标签化与产品化,正逐步向品牌化不断迈进。
迈向品牌化要保持足够的思考力,不能因一时成名而丧失自我成长;要利用自己已有的资源扶持新人,积攒人脉,规划自己的版图;要保有一颗童心,享受生活,接纳新鲜事物,但一切吃喝玩乐要适可而止。
品牌是超越产品层面的一种态度。经历了以上种种,我们的个人品牌打造就功成名就,接下来,就是插上梦想的翅膀,在自己的天空自由翱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