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时的背景和这本书所写再相似不过,新型冠状病毒横行,拥有、失去爱情。此次映入脑海的词更多是:孤独、真爱、爱情、婚姻、温柔、肉体之爱、灵魂之爱、失恋、失爱之痛、生命的美好、生命的无限、回忆的玄妙、理解不易……
感悟:
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的日日夜夜,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不管她身边是何人,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一直深爱着费尔明娜·达萨。尽管这种爱近乎偏执,难以置信,但不可就此否认它的存在。
我们这一代人活的太不认真了,轻易就可以开始一段关系,也可以轻易就放弃一段关系,甚至失恋后几天就可以毫无感伤地投入到下一段关系中,多么粗糙!而这该归咎于时代的变革和发展,还是人性的弱点使然?
因为这些粗糙的因素普遍存在,一些人处于人事关系中变得越来越迟疑,变得小心翼翼,也因此很多男生不追女生了,而女生中也慢慢多了“女汉子”,离婚率越来越高,恐婚的人越来越多,显得这个世界的人们较以前寡情冷漠了。可见,爱情虽然难得,却值得。
这个时代也有很多人总是盼望着天上掉馅饼,且刚好掉在自己的怀里,却似乎忘了馅饼只有自己烙出来的才合胃口的这个真相。爱情艰难,更需要主动经营。
在她人生的千钧一发之际,丝毫没有考虑那位追求者的男性魅力、他传说中的财富、他的年轻有为,以及他那许多实实在在的美德中的任何一项,而只是因为害怕失去稍纵即逝的机会,在发现二十一岁已迫在眉睫时慌了手脚。二十一岁在她心里是向命运屈服的秘密界限。这个关键时刻足以让她按照上帝和凡人的戒律做出并承担自己的决定:至死不渝。于是,一切的疑虑都烟消云散,她毫无内疚地做出了理智指示她做的最体面的事:用一块没有泪水的海绵将有关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记忆彻底抹掉。
由此看来,费尔明娜·达萨直至决定嫁给胡维纳尔·乌尔比诺的那一刻,她都没有爱上他,连喜欢都谈不上,甚至内心是讨厌的,他们后来旷世的爱恋原来是日久生情的结果。但我想,并不是所有的日久生情都能够成为旷世的爱恋。这场旷世的爱恋是基于他们两个本身都是完善的个体,都拥有独立人格而造就的。 所以,是否可以理解为:拥有真爱的本质是自己首先要成为完善且拥有独立人格的人,然后再找到那个跟自己相似的人。至于其他,都不是真爱的要素。
胡维纳尔·乌尔比诺的追求从来不是用爱的语言表达的,而且奇怪的是——至少可以说是奇怪——像他那样一个天主教的卫士,向她提供的竟然仅限于世俗的好处: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东西一旦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也几乎等于爱情。但它们终究不是爱情。这些疑虑增加了她的彷徨,因为她也并不坚信爱情当真就是她生活中最需要的东西。
由此可见,每个人或每个人生阶段所期望的爱情的模样是不同的:年少时,我们爱情的模样多是心动、感动、决心、誓言和相互成长,而这是真正的爱情;中年时,我们爱情的模样多是世俗的幸福、和谐、安全感;老年时,我们爱情的模样就只是陪伴了。所以,处于什么时期,寻求什么爱情?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只有她们自己知道,她们曾经疯狂爱着的那个男人——尽管他或许也爱着她们——给她们带来的负担有多么沉重,她们不得不照顾他们直到最后一口气,喂他们吃喝,给他们换下脏兮兮的尿布,用母亲式的巧妙花招哄他们开心,以减轻他们清晨走出家门去直面现实的恐惧。可当看到他们受自己的鼓动离开家门,准备一口去吞掉整个世界时,她们又开始害怕男人会一去不复返。这就是生活。而爱,如果真的存在,则是另一回事:另一种生活。
可见,这是婚姻的生活。爱是另一种生活,是有别于婚姻这种关爱、照顾、恐惧、负担、期许的生活。是如初恋般因心动而热烈的生活。
的确,五十八岁时,他生活中唯一需要的,依然是一个懂他的人。为此,他求助于费尔明娜·达萨,这个世界上最爱他、也是他最爱的人,在她这里,他刚刚让自己的良心得到了平静。
人始终是孤独的,与自身的荣誉和财富无关,与身边的人的多少无关,与这个世界的发展也无关。这种孤独对人的折磨也是巨大的,头脑越是精进,受孤独的折磨越大,而孤独常常是人类生存下去的最大的克星,生存是人的本能,所以人们才会那么渴望找寻到一个契合的灵魂来克服孤独,解救自己。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与费尔明娜·达萨的结合虽然不是因为真爱,但三十多年的朝夕相处,使得他们已经是彼此契合的灵魂。 地狱之圈只是生理需要,而被懂得才是人最本质的需求,因此最终他选择了放弃林奇小姐,向费尔明娜·达萨忏悔自己的罪行…
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以来的日日夜夜,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一直都准备好了答案。 “一生一世。”他说。
最后的这段是爱情的终极版,是经典。两个初恋的人之前错过,最后又都孤身,所以,在真爱面前,最后两人终于大胆遵循内心而不顾道德的约束永远的在一起了。我想这也是作者想写的关于真爱的伟大之处:真爱是存在的,同时是多样的,只有生命结束时它才被结束,但只要生命未结束,它就可以使人们不断创造奇迹,跨越任何世俗的阻碍,愈接近生命的尽头愈加浓烈。
网友评论